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动力电池回收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7月12日,大众汽车美国公司宣布与Redwood材料公司达成协议,在美国回收大众和奥迪电动汽车的电池。巧合的是,同一天,上海首家由政府批复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示范项目正式建成。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攀升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将目光盯上了动力电池回收。
电池回收正在升温
近期,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公告,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加速相关布局。其中,天奇股份公告称,与海通恒信融资租赁合作,共同打造锂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天赐材料发布公告称,将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和10万吨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天齐锂业宣布入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等。
“行业上市公司之所以争先入局,首要原因就在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巨大的空间。”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小勇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企业参与锂电回收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在动力电池原材料来源的回收占比达到近50%,从而解决原材料来源问题;另一方面是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做好动力电池材料回收,会比采矿更节约,回收的成本会比矿石的加工成本更低。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注册量不断增多。记者在企查查上检索到,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现有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4.06万家。近10年来,国内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2021年急剧增长至2.44万家,同比增长635.17%。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2021年,该数字约为32万吨,同比增长60%。未来2-3年内,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预计到2025年后,每年退役电池数量有望达到百万吨。
还有哪些难关
当前,大量企业的涌入,不仅使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由“冷”转“热”,而且也使行业中的一些问题浮出水面。
“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是,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刚刚起步不久,却涌入了大量企业意图来分食这一尚未做大的市场,”华泰证券分析师凌岳斌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2021年12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至此累计共有三批47家企业入围,这一名单也被称为“白名单”。但机构调研显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中,大部分退役动力电池却流向了非“白名单”的企业,甚至是一些小企业。“白名单”企业与小企业不同的是,其按照要求配备了专业设备、技术和人员,因此成本更高,但在投标价格竞争力方面显然不如低成本运作的小企业。
据介绍,退役动力电池属于第9类危险品,需要采用专门的危化品运输车运输。回收工艺也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等多种,设备购置、工艺研发等环节都需要不小的成本。而小企业条件一般因陋就简,成本极低,存在一定危险性。
“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渠道有多个来源。”赵小勇表示,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运营企业、汽车报废企业等。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后,规范做法是进行电池包拆解,在指标测试后,能够满足梯次利用的就做梯次利用,不能满足梯次应用的,那就直接把电池从模组、单体中进行放电并回收材料,其中有90%至95%可以在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化。化学法主要回收镍、钴、锂、锰等贵金属,之后再做成碳酸锂、氢氧化锂、硫酸钴等。
“目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合规企业技术水平较好,无资质小企业现状堪忧。”凌岳斌认为,一方面,小企业过多,对合规的规模化企业带来盈利的威胁越多。其中,首批进入“白名单”的格林美,2021年其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现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1.63%,占总营收的0.78%。而且,其动力电池拆解处理产能为每年21.5万吨,但2021年仅处理约3万吨,大部分产能处于闲置,这已经是很多合规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邦普循环、天奇股份等也有类似情况。另一方面,回收动力电池残值较低,特别是磷酸铁锂电池,其残值显著低于三元锂电池。对此,天能股份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回收企业处置磷酸铁锂电池后,所得到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时甚至低于处理费用,连成本价都收不回来。
如何破题推动发展
除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本身的状况,市场的波动、政策的落地对相关企业也会产生影响。
“近两年,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的情况下,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但是,从长远看,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必然会在市场多种因素作用下回归到合理区间,因此,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必然会有洗牌的过程。”凌岳斌认为,行业发展的出路是,一是行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将成为主流,“白名单”企业中或将诞生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而一些低水平发展的中小企业将可能被淘汰出局,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已经在这方面提供了范本;二是相关企业要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的力量,要提高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环保、效率、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方法和工艺水平是关键。
动力电池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已经是一个大趋势。“加强对回收材料的利用,是破解原材料资源、价格、供应链难题的有效路径。”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裁樊文光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节能减耗的需要。目前比克电池使用的原材料,已经有相当比例是采用回收的原材料,而且未来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甚至提升到接近百分之百的材料回收再利用。
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是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工信部于2018年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于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 以下简称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规范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必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上述规定与平台,为其全生命周期管理构筑了基础。”凌岳斌表示,动力电池行业只有规范化发展,才能实现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也才能使行业逐步做大做强,为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及循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记者: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