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网红诗人,自带流量的李白。生于701年2月28日,逝世于762年12月。他主要成就有以下内容:开创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开创了歌行体,他的七绝也达到了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但李白有几个别名,别名缘由又从何而来?且听我娓娓道来。
(资料图片)
李白有很多个名字,在西方,他被称作Li Po,西方的人翻译他的诗歌都署名的这个名字,有时也有人把它拼做“Lo Bo”。在我们中国,李白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下至几岁孩童,上至几十岁老妪都知晓其大名。
一、李太白
李白字太白,于是便有了别称李太白。
二、青莲居士
我们平时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但是为什么李白要自号青莲居士呢?我经过学习翻阅资料后,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号青莲居士是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李白小时候便跟随父亲迁移进入了四川的绵州,准确的来说是四川绵州清廉乡月圆村,之后的李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成长。
四川绵州的清廉乡有他童年的记忆,月圆村回荡着他儿时的欢声笑语,陇西堂充满着他成长的脚印,天宝山镌刻着他的朗朗书声。
《静夜思》,即可读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青莲”为“清廉”的谐音,表明李白对故乡的深沉的思念。
第二,向世人展现的信仰理想。
不知各位朋友们可知,李白年轻时修过道,他的对道的向往之心并未因为追求“功名”而放弃。他二十岁的时候,被自称高天师的一位修道人授予道,正式加入修道行列后,李白便开始一门心思,心无旁骛的炼丹服药。李白所做的《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有一句诗歌就提到这点。
《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
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再往后的漂泊生涯中,李白从来没有放弃过炼丹和修道。他在进入永王李璘的幕府之前,就一直在庐山修道。
并且,莲花一直都是道家所尊崇的象征,象征至妙、至洁、至神、至圣之物,“青莲”更甚。
所以说,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于道教的信奉。
第三,表达自己的品格。
李白崇尚田园自然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谓莲也。
李白就是如此之人,高洁伟岸,不予世俗同流合污,不畏权贵摧眉折腰。
三、其他别称
李白在家族兄弟之中排行第十二,因此李十二是家庭昵称,他的亲朋好友和同代诗人偶尔会这么称呼李白,有人甚至为他写诗就题名“寄李十二”,例如在后来诗人杜甫思念李白时所做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在这里我就不对这首诗进行深层次的解析介绍了,关于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我后续将会更深入的了解再分享,这首诗词,就留着后面在进行介绍。
李白在世时,诗名便已经远扬,崇拜他的人称他为“谪仙”,他去世后的一千两百多年中,人们也称他为“诗仙”。
因为他爱酒、又经常醉酒,因此又有“酒仙”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