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3.9万辆和22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1.6%和36.9%,同比分别增长43.6%和41.2%,总体表现明显好于预期。按不同类型的车型看,除交叉型乘用车外,其他三大类车型,轿车、SUV和MPV环比和同比均呈较快增长。在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等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落地实施之后,我国汽车消费迅速回暖。在这一系列向好数据的背后,车企产能是否恢复如常、市场消费信心如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市场。

新车供应恢复正常

今年3~4月的疫情对全国汽车市场产生的冲击涉及供应链和消费端两个方面,尽快推动汽车产业全面的复工复产,使市场中有车可卖是车市复苏的基础和前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6月我国汽车产业受疫情影响的供应链已全面恢复,企业正在加快生产节奏以弥补损失。

“目前店里大部分配置都有现车,少数车型的独特颜色需要等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北京一东风本田4S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现在市场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供应比较充足。”

“新车供应充足,大部分的配置和颜色都有现车,少部分车型在运输途中,个别配置的车型需要等半个月到一个半月不等。”北京一奔驰4S店销售人员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一家吉利4S店,一位销售人员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目前所有在售车型都可以正常供应,现车充足,部分车型需要预定,但基本在一个月以内都可以提车。“情况和疫情刚刚缓解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北京一红旗4S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红旗的各款车型基本都有现车,少部分配色车型需要等上一两周时间。

“新车现在供应没有任何限制,需要多少厂家就发多少。”河南焦作一位一汽-大众4S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供应根本不是问题,关键看你能卖出去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供应之所以恢复得如此之快,除了汽车产业链自身积极复工复产之外,政府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信部于4月11日上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建立部省(市)协同联动机制,累计推动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和复工复产问题4000多批次。上海市则建立红灯供应商(库存小于3天)专项协调机制,累计发布4批白名单,涉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约1500家,建成7个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

正是得益于新车供应的迅速恢复,才使6~8月的汽车传统消费淡季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

经销商库存压力缓解

“疫情影响下,我们的车不好卖,疫情刚过去的时候,则是无车可卖,现在情况比较好,销量比本轮疫情之前还要好一些。”北京一家雪佛兰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高库存一直是一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一座大山。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信息,今年3月受疫情影响,多个地级市采取全域或重点地区疫情管控措施,使得车企以及经销商的市场节奏被打乱。在调查的90座城市样本中,有25座城市的经销商因防疫管控暂停营业数日。经销商正常销售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导致销量下滑、库存上升、经销商资金回笼缓慢。行业整体遇冷使得3月完成当月任务指标的经销商不到10%,近50%的经销商仅完成任务指标的7成。生产及物流受到疫情影响,订单交车周期在1~2个月不等,考虑供给短期无法恢复正常,车辆交付周期预计还要延长。同时,汽车生产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成本增加,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部分燃油车价格也有上调,加之油价连续上调等因素使得消费者购车信心不足,市场需求也受到一定影响。

如今,在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实施以后,他们的库存压力是否有所缓解?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9.5%,同比下降6.6%,环比下降7.3%,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下。这意味着库存预警指数终于结束了长达4年多的“高烧”。

作为体现国内新车市场销售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库存预警指数的变化可及时反映终端销售市场产销波动,为汽车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新车销售策略提供参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经销商的经营压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8~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连续3年呈现负增长。受整体车市环境影响,此前一直表现稳定的预警指数开始脱离正常区间,长期在荣枯线以上水平运行。“现在库存压力确实比之前小了一些,买车的人最近多了,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很多。”某4S店店长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之前最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燃油车消费继续分化

汽车市场在持续恢复,整个汽车产业对下半年持乐观态度。据陈士华介绍,去年1.6L排量(含)至2.0L排量车型销量占比超90%,达到96.8%,购置税征收减半的政策今年有望拉动整车销售超200万辆、汽车消费超3000亿元,甚至3500亿元。“这只是整车销售,不包括上游和下游产业链的拉动,个人判断今年对汽车消费的整体拉动将超过5000亿元。”陈士华表示。

不过,具体到燃油车领域,消费情况出现明显分化。从整个燃油车市场来看,情况并没有那么乐观。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2022年6月累计狭义乘用车销量771万辆,较去年同期累计增速-12%;6月传统狭义乘用车销量162万辆,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4%,环比上月增长38%。传统燃油车走势相对低迷,由于基数偏低,目前传统燃油车也在恢复增长中,但全年已经大大低于2019年销量。这一领域的持续下行带来了较大的市场压力。

记者在走访终端市场时发现,部分合资品牌的4S店,门可罗雀,人气惨淡。不过,在高端品牌以及部分自主品牌4S店,人流量则比较大。在北京一家奔驰4S店,前来看车、选车、购车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北京,大多数置换的车主所换的第二辆车都会升级换代,高端品牌相对更受欢迎。相关统计表明,6月,高端品牌汽车零售31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74%。在京沪等高端车主销区域防疫形势向好的状态下,高端车市场增长明显。

6月,自主品牌零售8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31%。6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2.5%,同比增长3.8%;前6个月累计份额43.1%,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4.6%。6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5.2%,较去年同期份额增长1.5%;前6个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48%,相对于2021年同期增长6.1%。

同样是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82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47%。6月的德系品牌份额22.7%,同比下降0.3%,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1.5%,同比下降1.7%。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2%,同比下降0.5%。从市场实际走访情况来看,高端品牌销量走强、自主头部企业稳定增长、合资品牌则持续分化。

新能源汽车更为火爆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气则相对更好。“目前小鹏的车都有现货,个别配置个别颜色需要等上1~2周就可以提车。”在小鹏一家直营店,一位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现在厂家有优惠,可以便宜1万元左右。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7万辆,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35%,在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下,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改善还超过预期。供给改善叠加油价上浮预期带来市场火爆,油价上涨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汽车订单表现火爆。6月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环比走势都受到政策推动明显,各地出台鼓励消费政策力度大,部分补贴和消费券政策属于先到先得或到6月底截止,进一步拉动车市火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目前出现一车难求的情况。“现在订车的话,至少需要等2个月的时间。”北京一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北京的情况还好一些,其他有些城市可能需要等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比亚迪公布的6月汽车销量显示:6月销售13.4万辆,同比增长162.7%;其中乘用车销量13.37万辆,同比增长168.8%。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比亚迪在3月销量首破10万辆大关之后,今年拿下的第四个月销超过10万辆的成绩。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累计销售超过64万辆。至此,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过210万辆。

市场销售过于火爆,导致比亚迪产能紧张。据了解,目前比亚迪至少有数十万张订单等待交付。为了实现产能爬坡,目前比亚迪正在加速建设新的生产基地。据了解,比亚迪目前共有8家工厂(含在建),包括深圳、西安、长沙工厂,以及常州、合肥、郑州、抚州、济南五个全新的工厂,其中最晚投产时间在2023年三季度。除此之外,比亚迪今年还与襄阳、深圳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建设共计拥有60万辆产能的两个工厂。这些项目全部投产后,比亚迪的规划产能将达到405万辆。

不过,新能源汽车热销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看来,下半年疫情防控形势会逐渐趋稳向好,汽车行业各个产业链有望全面复工复产,也许部分供应链还存在一定的供应短缺问题,比如动力电池锂的供应依旧不足,但产能已经处于恢复阶段。

即便如此,市场的压力仍旧不小,主要问题在于消费者的收入还没有好于预期,居民消费水平也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因此,市场需求不足也许依旧会成为下半年汽车市场的主要矛盾,甚至仍有可能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记者:张忠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