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不断的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我国车市出现较大波动。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于6月再创产销量新高,同比均增长1.3倍,市场占有率达23.8%。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的同时,新能源车主们的吐嘈声也甚嚣尘上。“电动汽车的大天窗晒死人”、“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果然是‘电动爹’”……捱过了狂掉电的寒冬,车主们终究没躲过暴晒的夏季。
为考察当前新能源汽车夏季表现,7月25日,懂车帝联合《中国汽车报》发布了《2022新能源汽车夏季续航测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会受到高温影响,但不少新能源汽车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实际续航里程可超400公里。
新能源不惧酷暑“烤”验
为方便用户了解高温场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真实用车情况,本次新能源汽车夏季测试选择了素有“火洲”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围绕近50℃极限高温条件下基础性能、日常用车以及智能系统三大场景展开测试。据了解,本次测试涵盖了40余款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车型31款、混动车型10款。为全方位考察各品牌车型的真实使用情况,测试共开展了续航、充电、空调、高温甲醛、红紫外线隔绝、极速测试、辅助驾驶表现等20余个专项测试。
根据《报告》,高温对新能源汽车续航影响较大。根据懂车帝历史测试成绩,新能源汽车常规天气续航达成率为74%。而此次测试结果显示,受高温影响,31款纯电动车的整体续航达成率为66%,对比日常用车整体能耗提升8%。不过,在高温条件下,90%以上的车辆充电功率均无明显变化,高温对充电几乎没有影响。“夏测整体续航率较冬测高,表明高温对于动力电池的负面影响更小,这对广大亚寒带以南地区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称。
除却对续航的影响,酷爱“天幕玻璃”设计的新能源车型给车主们带来“抬头望见星空”的浪漫体验的同时,也让不少车主担心夏天过晒、难防紫外线等问题。本次测试结果表明,全车平均紫外线隔绝率超90%的车型占本次测试车型的50%。其中,所有带天窗、天幕车型的车顶玻璃紫外线隔绝率均在90%以上,所有测试车型前挡风玻璃对紫外线的隔绝率也均超90%。因此,车主无需担心车顶阳光直射会晒伤驾乘人员。
在隔绝紫外线的同时,车顶天窗究竟能否为车主挡住滚滚热浪呢?一位电动汽车车主无奈表示:“现在新能源车的全景玻璃太晒了,一进去就是60度烤箱。”《报告》也指出,尽管大天窗可以防晒,但却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好地隔热效果。
此外,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不仅要实现制冷/制热功能,还要兼顾系统能耗。因此,空调系统表现也是新能源车主们颇为关心的一大问题。《报告》显示,在经过暴晒后,40多款车有26款经过暴晒后,能在30分钟以内降温至30℃。合资新能源车空调表现优秀,空调制冷榜Top5中有3款出自BBA。但混动车辆空调更容易出现故障,其空调受高温影响功率需求增大,低电量状态下制冷容易出现问题。
竞争力提升 合资品牌“加速追赶”
本次夏测中,自主品牌在稳定性和极限性能上表现突出。从绝对续航里程来看,排名前五的车型中有三款为自主品牌车型;在续航稳定性上,国产新能源汽车也更胜一筹。在极速测试中,自主品牌车型普遍达到200km/h,而部分合资品牌车型仅达160km/h。不过,随着主流合资品牌近两年在电动化转型上日渐发力,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报告》指出,测试车型中续航达成率排名前五的车型中有4款均为合资品牌车型。
章弘表示,尽管错过了转型节奏,但决心转型后的合资品牌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变量。他指出,以宝马、奔驰、奥迪、大众、沃尔沃等车企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身揣积淀百年的研发技术和制造经验,更是拥有不少汽车研发与制造人才,这些都将为合资品牌新能源发展赋能。“欧盟此前已决意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各大车企也纷纷做出响应。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此,合资品牌们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提升自身电动化竞争力,在中国市场推出高水准的新能源车型。”他说。
同样地,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张翔看来,合资品牌无论是在技术积累还是采购能力、供应链建设上都更加成熟,随着这些品牌新能源发展步入正轨,它们将发挥出比自主品牌更强大的研发与制造能力。因此,合资品牌想要扭转在新能源赛道上的被动局面,不无可能。张翔强调,自主品牌若想保持住先发优势,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新车型迭代。
不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曾指出,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则要以智能化决胜负。想要在产业变革中翻身的合资品牌们,不得不面对智能化能力不足的惨淡现实。根据J.D.Power此前调查,智能化体验对于中国消费者购车决策影响占据了14%权重,可见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配置的需求不断高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与智能化产品水平相对较高的自主品牌不同,合资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智能化需求理解尚不到位,智能化上的“水土不服”严重阻碍了它们想要在新能源领域大干一场的步伐。
此外,尽管技术积累深厚、供应链体系完善,但惨淡的市场表现也表明了合资品牌新能源如今的艰难处境。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6月,新能源市场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占比高达83.5%,而主流合资份额仅5.7%,自主品牌已成为新能源车市当之无愧的主流。与品类繁多到让人“挑花眼”的自主品牌相比,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则寥寥无几,这也阻碍了合资品牌的“翻身梦”。
新能源“安全焦虑”需重视
除却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焦虑,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故也让不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极为担忧。在本次夏测结果公布前夕,知名赛车手林志颖在驾驶特斯拉的过程中发生车祸,车辆燃起大火。这一事故再次引发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的质疑:如果新能源汽车一碰就自燃,那么即便续航多高、充电多快,“瓷娃娃”终究无法成为众望所归之选。“新能源汽车也太危险了,看着自家的油车突然又顺眼了。”有网友不禁感叹。可见,安全问题不解决,新能源汽车称霸车市之日将遥遥无期。
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接报的新能源汽车火灾多达640起,同比增长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8.8%的平均增幅。平均每天超7例火灾数,不可谓不惊人。不过,在本次夏测过程中,测试车辆整体表现良好,未发生意外,也未出现任何热失控的征兆。无论是在高温暴晒还是高温充电、极速测试等场景下,均未出现起火、自燃等事故。
崔东树指出,尽管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同比增长了32%,但必须意识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以更快速度攀升。“目前火灾事故的上升并没有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那么快,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还是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他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也指出,由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包括电池包以及电机工作时的内部温度和外壳温度都远低于内燃机,因此电动汽车引燃周边物质的概率是低于燃油车的。
在高温、暴晒频频的夏季,究竟要如何保证新能源汽车用车安全?张翔告诉记者,夏季用车主要的问题是车外温度较高,车辆的散热性能会减弱。此外,由于空调使用频率较高,也会导致汽车电耗增加,易发生抛锚。曹广平表示,由于电芯内部短路及易燃的电解液热分解还会放出氧气,所以电动汽车着火的扑救难度比燃油车更大。因此,夏季用车最好在能观察到的、尽量开阔的地方停放或充电,与周围物品尽量隔离。
除却车主端提高用车安全意识,更重要地是行业还需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在持续攻关核心安全技术、加强电池检测能力的同时,还要完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要点》便明确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曹广平指出,目前电池产品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车辆电动化方面的法规要求必然会长期处于动态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