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江流经安徽皖南至江苏南京的这一段,呈西南——东北走势,从古代中原和华北地区来的人们,就把这段长江东南岸的广阔地区称之为“江东”。这是古代“江东”的最初含义。随着古代江东的开发和“江东”这个词汇使用的流行与滥觞,“江东”地区的概念,逐渐涵盖了长江下游今天江西省以东的整个江南地区,大致包括今天的苏南、皖南、上海、浙江和赣北地区,甚至在许多时代的具体语境中,其外延范围更为宽泛。

例如许多与三国时代孙吴政权有关的语境里,“江东”可以代指孙吴政权统治的地区,其范围西自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北起长江下游北岸,东至大海,南达岭南两广。比如称孙策率领兵马经略江东,人称“江东小霸王”;孙权“坐领江东”;孙吴政权为“江东政权”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名句:“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里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策”所说的江东,就是指孙吴政权统治的地区。这个时代、这个“江东”,就是英雄豪杰运筹帷幄、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时空。

古代“江东”地区概念名称的第二个引申就更有意思了。由于司马迁《史记》的流传及其崇高的历史地位,更由于《史记·项羽本纪》所叙写的项羽自觉愧对江东家乡父老、自刎乌江的故事深入人心,“江东父老”就逐渐成了(外出者对)家乡父老、父老乡亲的代名词。这里,“江东”从具体地域概念名称引申成为一般的“家乡”概念名称,从单独针对项羽而言的家乡,变成了相对一般外出者而言的家乡。

古代“江东”作为内涵较多、地域宽广的巨大区域的概念名称,使用一度极其兴盛,后来逐渐减少,乃至接近消失。

如果上文说的“大江东”具有唯一性,谁都不会搞错;“小江东”就必须点出是南京的“江东”,因为我国许多江河流域都有“江东”地区,如宁波市有江东区,黑龙江历史上江东六十四屯等。

南京的“江东”,是指南京城外的西部(古代可以包括城外西南部)的濒临长江的地区,这是具体的长江东岸。长江在这一段几乎呈南北走势,比从皖南一路奔涌流来的西南——东北走势更加取直,也更加凸显南京“江东”的名副其实。笔者还认为,南京(建业)为孙吴都城,影响力巨大,南京在“江东”的名副其实,对“大江东”名称和概念的形成与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都城而指代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古今中外都有这种情况。

然而,古时代的南京的“江东”,即当年南京城外的西部(及西南部)的濒临长江的地区,完全不是今天的模样。史前时期,整个南京市区内外,除小山丘陵、部分岗地之外,多为河湖沼泽。后来随着长江水道西移和秦淮河入江口的变化,各种水面才不断缩小。当时南京的水患也远比今天严重。《建康实录》卷二记载:东吴太元元年(251),“八月朔,大风,江海溢,平地水一丈。右将军吕据取大船以备宫内,帝闻之喜。”由于当时长江入海口在今天镇江一带,台风海啸,海水沿长江倒灌,被洪水困在高岗处宫城中的皇帝知道将军吕据带来船备用,很是高兴。

孙吴时期,石头城下就是长江,今天的河西建邺地区大都在长江水下或是露出水面的沙洲(白鹭洲等),秦淮河已由今莫愁湖(古名横塘)一带流入长江。

从古代地图像手绘的山水画,可以看出南京当年的大概的地理形势及其昔日“小江东”面貌。当时大江中的沙洲白鹭洲,位于石头(城)的南面略微偏西的位置,正是今日河西建邺区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组成部分。图中的冶城即今日的朝天宫一带,当年西边不远就是长江。

随着岁月变迁,南京西部这段长江航道慢慢西移,从岸线上说,就是西岸塌,江东涨,大江中的白鹭洲,不断“日长夜大”,与长江东岸的“涨岸”同步发展,终于从古代的江水沙洲到连片成陆,形成今天南京江东——河西建邺地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