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人鱼,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无论是小时候长辈们讲述的民间故事,学生时代课本里学的安徒生童话,还是影视剧中的各种形象。
在各地的海洋馆中,也时常能看到工作人员潜入鱼缸扮演的美人鱼来吸引游客。
(相关资料图)
那你有见过真正的美人鱼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关于美人鱼的传说呢?
中外关于美人鱼的经典传说
比如希腊神话中就的海妖塞壬,她是河神的女儿,拥有迷人的嗓音。
海妖塞壬常常在海边用迷人的歌声吸引路过的水手,水手们只顾着倾听塞壬的天籁歌喉,随后便会触礁沉没,这些可怜的船员便会被她吃掉。
直到后面另一位希腊英雄带领船员航行时全部堵住了耳朵,这才安然通过。
日本也有长满了獠牙的美人鱼神话,13世纪的《古今着闻集》里记载了一个人鱼妖怪,名字是矶姬,身长二三十米,长着鹿一样的角,隐藏在风浪中伺机而动。一有机会就将人的头颅扭下来,是东亚神话中非常可怕的海妖之一。
为什么要塑造这么多可怕的”人鱼“形象呢?
因为无论是当时的希腊还是日本,都沿海而居,靠海而生,且航海技术并不先进,海上危险重重,海难频发。
人们敬畏自然,畏惧大海又缺少科学常识,无法总结出自然规律,也常想着是有可怕的其他生物作祟,所以幻想出了要取人性命,希望凡人被淹死的海妖形象。
这点中西方都是相通的,比如英格兰的一些教堂上会刻着萝莱莉的故事,是一个会诱拐人们跟她去水下生活从而葬身大海的邪恶人鱼形象。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手们扬帆出海后遇到”人鱼“可不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这预示着海难。
等到航海技术发达,欧洲的码头国家生活水平和对大海的探索水平显著提高后,这一现象就所以缓解,文学作品中的人鱼形象也逐渐温柔起来。
最著名的便是安徒生童话的《海的女儿》,则是讲了善良美丽的人鱼公主,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忍着锥心之痛幻化成人,后又为了成全自己所爱之人最后而化为泡沫的故事。
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哲学性都有较高的鉴赏价值,被多国选入教材,更是青少年必读的故事,也被无数次搬上了大荧幕。
人鱼公主的雕塑至今还在丹麦首都,成了一个国家的象征。
中国最早的对人鱼的记载也非常的早,来源于《山海经》,将其称之为鲛人。
这一称呼也被后世反复沿用,因为中国自古更多的是小农经济,并不是十分依赖大海,所以从《山海经》时期,人鱼就是比较温和的出现,并认为鲛人的眼泪是珍珠。
近代诗人郭沫若也有诗句: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的也是眼泪就是珍珠的鲛人。鲛人常常和皎洁的月光同时出现,形象是神秘而美的。
在《太平广记》中更是写到,当时会有男人,去捉了鲛鱼养在自己水池里,与普通女子无差异,也算是一种对爱情的向往。
在中国的神话中,美人鱼大部分都可以和人类友好相处的。
美人鱼真实存在吗?
不存在也存在。
不存在的是齿如含、含情凝睇的在海中嬉戏的美人,不存在的是早期神话故事里拥有魔法和人相恋的公主或吃人的海妖。
目前学术主流比较认可的存在的”美人鱼“是叫儒艮和海牛的海洋生物。
儒艮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身长三米多,通身有细短的体毛,主要生活在热带,以水草为食,我国气候暖和的南方海域也有儒艮生活聚居。
儒艮有乳房,常常露出水面呼吸,视力很差,有时候会靠着海上礁石呼吸。
所以在过去那个没有望远镜的年代,当夜深人静或者海面布满迷雾时被人认为是美人鱼也不奇怪。
如今的儒艮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数量非常稀少,又常年生活在海里,大多数人都是没怎么见过的。
海牛也是大型的海洋哺乳动物,比儒艮稍微小一点。全身无体毛,同样以海草为食,生活在温暖的浅水海域里,当海水温度变低的时候,海牛便会大规模迁徙到其他温暖海域中。
海牛听力很差,无法听到发动机的声音。移动速度非常慢,也无法辨别方向,所以经常和船碰撞,又因为其动辄两三米的体型,如果遇到过去的手摇帆船,成为海难也是情理之中。
海牛的乳房较大,浮出海面喂奶的时候,在皎洁的月光下被误会也是很正常的。
哥伦布的航海日记中也记载了海牛这一大型海域哺乳生物,说并不像寓言中那么可爱,实际面相丑陋。
那么,海牛和儒艮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这一观点可以画上句号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各国的报道和先后出土的化石似乎又说明事情没那么简单。
90年代,在黑海附近,建筑工人在陵墓中发现了一具美人鱼化石,身长一米七多,腰部以上和人类无差异,只是长者鱼的尾巴。
据考古学家分析,这具化石起码有1.2万年的历史。
同期,美国两名渔民在捕获一头鲸鱼后,也在其肚子里发现了完整的美人鱼骨架。
即使到了2013年,英国一地也出现过几十人目击美人鱼事件。
目前有美国海洋学家认为,美人鱼可能也是猿猴的一种,当初在进化的时候他们常年生活在深海领域,就如同我们在陆地上生活一样的。
这一说法也是追随者甚多,毕竟对于大海深处的世界,除了各个版本的都市传说外,我们确实了解的太少,还有待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