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我们请别人写副书法,或者请某位画家画一幅画,或者请某位作家帮忙写篇文章,都会给别人一定的报酬,俗称稿费。这件事往小了说是对别人表示感谢,往大了说是在尊重知识产权,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传统。

但是,人们似乎不愿意直说“稿费”两个字,感觉跟钱沾边了,有点赤裸裸,我们经常用“润笔”这个词来代替稿费,毕竟“润笔”听起来文雅很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什么我们把稿费称为润笔呢?润笔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润笔”的意思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让笔湿润。古人用毛笔写字,写字前要蘸水让笔头湿润,这样会更好地吸收墨汁,写字才能舒服,所以说“润笔”其实就是一个动作。为什么这个动作会成为稿费的代名词呢。

这个典故出自二十四史之一的《隋书·郑译传》。郑译是杨坚建立隋朝的功臣,被封了很大的官。但是郑译这个人品德很差,不仅不孝顺父母,还贪了很多钱。杨坚很恼火,就撤销了他的官。但杨坚也是个念旧的人,毕竟郑译是建国功臣,曾经也和自己并肩奋战过多年,所以有一次就把郑译叫来喝酒。

喝酒时,杨坚对群臣说:郑译和我曾经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这份旧情我从来没有忘记。隐藏含义是,虽然这个人品德差,但是这份旧情我不会忘。

杨坚这一碗鸡汤让郑译很感动,郑译马上起来敬酒。这次酒席上,念及旧情的杨坚又重新恢复了郑译的官职,还封赏了他。杨坚对自己的秘书李德林说:德林,你去写篇封赏郑译的诏书吧。

在座的还有另外一位大臣,也是被称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的高熲。高熲有点看不起郑译这种人,当时就开了句玩笑说:李德林的笔干了。

高熲说李德林的笔干了,写不了字了,其实就是想讽刺郑译——这种品德低劣的人没什么能写的。

郑译很尴尬,但是也要圆场,就说了句话:“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郑译的意思就是说,我一直被撤官在外,刚刚才回来,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怎么润李德林的笔呢。

且不讨论郑译本人的道德品质如何,他说的这句话算是给中国文化做了贡献。“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他第一次把钱和润笔联系起来,这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润笔成了稿费的代名词。

在隋朝之后的唐宋时代,润笔已经成了一种大家默认的规定,朝野都是如此。比如朝中,如果翰林苑某人写了篇公文或者诏书,都会获得润笔。而在社会上,那些诗人、画家、书法家受人委托的话,都会获得润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委托别人给你写篇文章、画幅画什么的,你给点报酬,这都是顺其自然的。

唐朝大诗人几乎个个都拿过润笔。像韩愈,毕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写得好天下皆知,很多王公贵族都请他来写东西,某人要出书了,请韩愈来写篇序文;某人的亲朋不幸去世,请韩愈来写篇铭文。韩愈的润笔是最高的,号称“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润笔也不一定都是给钱。像杜牧帮人写了《韦丹江西遗爱碑》,人家就给了他绢布三百匹,这可能比现金还贵重。像李白这种爱喝酒的,帮人写了东西,人家给他几坛陈年老酒,这都算是润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