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容易读错的地名。比如安徽亳(薄)州不是毫州,山东鄄(卷)城不是甄(真)城,江苏盱眙(需移)不是于台。这样的例子在江西省也有,比如著名的铅山。

铅山的铅怎么读?很多人看字面就很容易读成“谦山”,这不是正确的读法。“铅”是一种金属物质,但作为江西的地名,“铅山”在这里读为“沿山”。


(资料图片)

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于上饶市。

上饶市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包括鄱阳、余干、万年三县,东部(不算市辖区)包括婺源、德兴(县级市)、玉山、横峰、广丰、弋阳以及铅山。铅山在上饶主城区的西南方向,县城距离上饶主城区约二十公里,是各县(含县级市,下同)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县(另一个是广丰)。

铅山县的面积约有2178平方公里,地形相对比较复杂。铅山县的南部是福建省与江西省分界的武夷山脉,地势高峻,铅山河出武夷山北麓向北流经铅山县并汇入信江。

铅山县的北部地势相对较为平缓,在铅山县以北有著名的怀玉山,但不在铅山县境内。

铅山县的设置相对较晚,唐朝时都没有设置,但设置了非朝廷所设的铅场,因为这里的铅资源比较丰富,称为铅山。因为是私采,朝廷没油水可捞,就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元年)给予查封。不过没多久就重新开设铅场。铅山还有两个好听的名字,一叫桂阳山,一叫杨梅山。五代十国时,自称是唐朝宗室后裔的李昪建立了南唐,于升元二年(公元938年)设置朝廷认可的铅场。李昪驾崩后,其子李璟(李煜之父)改元保大(公元943年至958年),在铅山场的基础上设立了铅山县。

不过(南)唐宋时的铅山县治所并不在现在的铅山县城,而在今县城以南数十里地,今铅山县城在宋朝时为汭口镇。铅山县在唐宋时就隶属于信州,也就是上饶市的前身,只不过当时的信州不包括现在上饶市所辖的西部三县鄱阳、余干、万年。

在北宋时期,铅山远离宋辽边界,辽宋战争影响不到铅山。到了南宋与金以淮河与秦岭分界,铅山依然深处南宋腹地,金宋战争的影响也不到铅山。所以,虽然南宋与金战战和和,形势混乱,铅山依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不过,铅山在南宋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近于宋金边界的一些城市如扬州、合肥、汉中等。为什么呢,因为在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铅山附近的有一个叫鹅湖的地方,爆发一场著名论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鹅湖之会。

鹅湖位于旧铅山县城北约十五里,因为山上有一个湖泊,原名叫荷湖山,因为湖里有荷花。后来有位姓龚的人在湖里养成群的大鹅,久之,人们称此为鹅湖山。两派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主观唯心)和朱熹(客观唯心),都是思想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二人在鹅湖争辩,朱派认为应该多读书,陆派认为应该多养(心)性,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除了思想史的一次鹅湖之会外,还有一次词史的著名的鹅湖之会,不过这次鹅湖之会不是吵架,而是同仇敌忾。事情发生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著名词人辛弃疾和陈亮会于鹅湖。二人都是南宋主战派,词风雄健,对主降派甚为不满。二人在鹅湖词剑同发,风流慷慨,互为唱和,为一时之绝。咱们特别熟悉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陈亮)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就作于鹅湖之会后。

铅山县在元成宗元贞年间(公元1295年至1297年)曾升为铅山州,到了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又降为县,一直隶属于信州(上饶市前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