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把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即现今的两个小时。
(资料图)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如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有些地方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几更天”或“几鼓天”。——晨钟暮鼓
1、一更,戌(xu)时,19点至21点。此时间段,太阳刚落山不久,天地一片昏暗,万物变得朦胧模糊,所以称黄昏。
2、二更,亥(hai)时,21点至23点。此时间段,夜深人静,人们都已歇息入睡,停止了活动,所以称人定。
3、三更,子时,23点至1点。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为深沉的时刻,所以称夜半。(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
4、四更,丑时,1点至3点。此时虽然已是凌晨,但黑夜仍在继续,人们也正深深入睡,于是就会有贼人开始干鸡鸣狗盗之事,所以称鸡鸣。
5、五更,寅时,3点至5点。相当于凌晨的三点到五点。此时天色渐渐变亮,公鸡仍在打鸣,人们逐渐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崭新的一天,又称平旦。
ps: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即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如下:
23点—1点为子时,1点—3时为丑时,3点—5点为寅时
5点—7点为卯时,7点—9点为辰时,9点—11点为巳时
11点—13点为午时,13点—15点为未时,15点—17点为申时
17点—19点为酉(you)时,19点—21点为戌时,21点—23点为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