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简称“沧”,是河北省辖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区,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1、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位于沧州市东南郊,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铜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门票20元
2、献县汉墓群:献县汉墓群是汉代河间王及其子孙、乐成侯、中水侯等葬于献县境内墓葬的总称。现存37座汉墓。献王陵是献县汉墓群中的一座汉墓,位于献县城东5.5公里。东邻云台山,东北200米处为河街镇西八屯,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 该陵墓乃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之墓,故称河间献王墓,又称献王陵。免门票
(资料图)
3、泊头清真寺: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其规模庞大且配置齐全,除具有清真寺的功能外,还强调了结构和艺术的协调统一,是典型的民族化了的伊斯兰教建筑群。寺内现存有康熙四十一年重修时的匾额,另有光绪三十四年,民国19年重修的砖刻。寺内还存有一个乾隆四十九年的“清真寺恩功记”碑等。不开放
4、单桥:位于献县城南6公里处的南河头乡南单桥村与北单桥村之间,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为青石结构,桥身料石。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九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统蛟龙碑”的传颂。
据《明宣宗皇帝实录》记载,早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河间府献县就上奏朝廷,称单桥朽坏,春水将涨,恐怕会阻断南北往来,但因为工役繁重,非一县力量所能承受,恳请援引过往惯例,调遣单桥附近府县、卫所的军兵、民夫,一起协力修建,皇帝批准了这一作法。当时,河间府驻有“河间卫”等三个卫所的屯军,调动军民一起修缮单桥,看来已成河间府的一件大事。因此,单桥虽位于献县境内,但因为对京畿交通之重要,到了明末崇祯年间,由河间知府王逢元亲自提议,将修建石桥作为河间府的一项重大工程。历经八年,到了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方才建成,从此成为京南一景,远近闻名。
5、光明戏院:位于河间市瀛州镇十一街,是三十年代的梨园建筑, 它是1934年由河间城内戈、王、宋、张、韩五户投资,仿天津“大舞台”样式建筑的。门脸为人造石结构,高高的匾额上书有“光明”两个斗方大字,为当年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墨迹。
6、马厂炮台:始建于1871年,是近代中国新军事变革及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源头,位于青县县城东北15公里,现存中央炮台一座及13座炮台遗址。军营遗址现存土圩残垣两段。马厂炮台占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呈圆形,共三层,通高8米。它是河北大运河沿岸现存较为完整的唯一一座军事设施。
7、纪晓岚墓地:位于沧州市沧县崔尔庄镇北村南约300米处,墓地东、南、西南侧是茂密的枣林,北、西北侧是打谷场。数株高大的椿、榆、槐树下有一丘封土,即为纪晓岚坟茔。坟茔向口朝东,往东约3米处竖立墓碑。墓碑为纪晓岚下葬时所立原物。墓碑上刻有嘉庆皇帝御制碑文。
8、河间府署: 历史上河间是与保定、济南、开封齐名的四大名府之一,距今有2700多年的历史,历代曾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是京南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河间府署始置于北宋大观二年,规模宏大,远近闻名。宋朝李素之为河间府署兴建第一人。明弘治初年,知府谢文对府署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是自宋以后的唯一一次大动作。明正德辛未年,府衙毁于火灾,后张翊复建。之后各任知府相继对府衙进行了完善。进入清朝后,清政府沿袭旧制,仍在此城设府存县,府署仍在原位。但随着民国以后废府存县,重心他移,加之财力不济,年久失修,到日本侵略者占领河间时已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