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据估计,我国银屑病患者约650万[1]。

不同于普通的皮肤病,银屑病病因复杂,且难以根治、易复发,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此外,很多患者对银屑病了解不全面,轻信虚假广告、偏方,最终导致病情加重,让医生非常痛心。


(资料图片)

为了纠正银屑病的认知误区,让大家重视银屑病的防治,近日,方舟健客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韩悦进行了深度采访。

得了银屑病一定要规范治疗

一份不完全的数据统计显示,83%的银屑病患者未获得有效治疗,其中盲目治疗的占40%,未治疗的24%,19%的人跟风治疗[2]。

在临床上,患者不规范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名患者让韩悦印象深刻,“以为自己得了体癣,用了七八年药没有效果。他来到诊室,一卷起裤腿,我就觉得不对劲,经过检查他才知道是银屑病。”

在我国,老百姓对银屑病的认知仍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认为这是一种“普通的皮肤病,死不了人”,因此没有规范治疗的意识。

加之,很多银屑病是以头皮为首发症状,头皮自己不能每天看见,就算有皮疹、瘙痒等症状,也容易被当成脂溢性皮炎,导致治疗不对症。

事实上,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除了皮肤损伤外,患者还会伴有代谢综合征、银屑病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银屑病的用药选择越来越多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传统的局部外用药,到系统治疗药物环孢素、维A酸,再到生物制剂的出现,让银屑病逐渐成为一种“好治”的慢性病

那么,在这么多药物中,患者该如何选择呢?其实每种药物各有优劣,医生会综合患者多方面的情况来选择药物,包括病情、患者依从性、药物疗效、患者的经济水平等。

一般来说,轻度患者直接使用外用药就可以改善症状;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先用外用药治疗,如果效果不理想,综合权衡利弊后,可选用生物制剂治疗。

新型生物制剂进医保,提升用药可及性

目前,生物制剂是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尤其在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上效果显著,有些医院还因此设立了生物制剂中心,在传统药物的基础上,加上新型生物制剂的应用,使得病患住院率大幅下降。

更令人开心的是,在最新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中,又新增了两个生物制剂,分别是乌司奴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患者的治疗费用大幅降低,更有利于银屑病的长期管理。

对比传统治疗药物,生物制剂在起效时间、疗效方面都表现良好:传统药物的起效时间为4~8周,而生物制剂最快在3.5周起效;近8成使用生物制剂的患者PASI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在90以上,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安全性也是医患双方考虑的首要条件,传统的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都存在副作用大、疗效缓慢、皮损清除率低等问题,但生物制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非常小,且副作用多为轻中度。

清除皮损是医患双方的共同目标

截至目前,银屑病暂无法根治,但我们可以通过现有手段,达到清除皮损的目的,让患者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由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患者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显示,改善皮损是银屑病患者治疗的核心目标,33%的患者最大治疗需求是快速修复皮损。

PASI评分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的方法,当患者PASI达到100后,患者的日常生活就不会受到影响

除了身体上的不适,银屑病并发症、共病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患者频繁出现焦虑、抑郁的症状,甚至有患者产生过自杀念头。

但这些心理问题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数据显示,仅有11%的患者曾寻求过心理治疗,更多患者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他人接触[3]。

这种心理负担来自于多方面,如病耻感、社会歧视。

研究发现,皮损清除率越高,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也会随之下降。

如今,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纳入医保,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用药选择。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银屑病会从“好治时代”跨越到“可治时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