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经评论家杜恒峰

分解产品明确零部件构成和价值占有率是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最典型的是家电产品的分解,汽车的分解研究并不多,但也有成功的例子。 2017年,UBS的研究小组开始拆除电动汽车。 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一研究方法。 该《拆解车研报》也成为该团队的招牌产品,受到业界的重视。 海通国际的做法是同行成功经验的复制品,但其超预期的人气与《硬核研究报》的相对贫乏直接相关。 长期以来,不少券商研报被指“重营销轻服务”,禁绝了一些短视乃至投机行为。 具体表现为各种“奇葩研报”和“惊人论”,有些研报时而浮在水面,时而“闭门造车”,其结论被上市公司“翻脸”否定。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存在着非常高的门槛。 一个是,比起拆解手机动力电池智能手表,动辄拆解10万元以上的车的成本要高得多。 第二,这让分析师不得不摆脱事件派遣的束缚,向产品最底层的细节低头。 对于大型高精度的制造产品来说,掌握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频繁波动的金融市场却等不到如此缓慢的研究报告,一旦失去与短期行情的配合,研究报告的“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第三,复杂的产品往往涉及跨学科领域,需要各行各业分析人士的共同努力,这对于组织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阈值,实际上考验的是证券公司研究所的管理能力。 也就是说,为分析师创造一个可以集中于专业研究能力的环境。 不要只偏向于“重点”,而要以研究所长期的高专业水准获得买方喜闻乐见的分仓收入。 除了人工费的投入外,研究所也要适当提高“研发投入”,即使是车辆这样的高价产品,对利润较高的证券行业来说,实际上也是可以负担的。 另外,像新能源汽车这样涉及电子化工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产品,必须打破传统分行业各自为战的壁垒,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才能真正彰显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

纸上毕竟要有浅浅的感觉。 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不是来自现有的数据计算,而是基于对企业及其产品的深入了解。 回归“拆车”这样的研究本源的方法,实际上是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 当《破车研报》不再稀缺不再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也就是证券公司研究所的研究质量真正发生变化的时候。 当然,上市公司涉及的业务类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服务,无论产品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可获得还是不可获得,分析师的要求本质上是一样的。 没有真正的基础调查,就没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