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堪称其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因此诗用典写意,朦胧唯美,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美丽的瑟有五十根弦,一线一柱都唤起了对逝水流年的追忆。”成语有“琴瑟和鸣”,古琴自是人人都知晓其样貌,可诗中的锦瑟究竟为何物,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明了。

竽瑟之乐,盛于秦汉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瑟是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之一,战国至秦汉之际极其盛行。据《仪礼》记载,古代节日庆典,都用瑟伴奏唱歌,与竽一起,时称“竽瑟之乐”。到了汉代,瑟依旧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瑟还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到了隋唐时期用于清乐,以后则越用越少,只用于宫廷雅乐和丁祭音乐。

古琴多见,古瑟少有

《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今时今日,古琴依然在,锦瑟的模样却已模糊,春秋至秦汉以来出土的古瑟有数十件,但多残缺不全或是柱位不详,只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把二十五弦古瑟尚能见瑟全貌。这把古瑟为漆器,弦虽腐朽变质,仍保持在原位上,柱的位置也比较清晰,只可惜因岁月侵蚀,表面黑漆已剥落。

传世锦瑟—“汉·髹漆彩绘出行图瑟”

锦瑟究竟为何种模样,难道就不可知了吗?不然。古风博物院馆藏汉代“髹(xiū)漆彩绘出行图瑟”,此瑟长157厘米,宽40厘米,高12厘米。瑟面稍成弧形隆起,瑟下部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并装有四个系弦的枘(ruì),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为存其完好,这把瑟的弦被卸了下来,共计弦二十五根,为典型汉代古瑟。

这把古瑟通体髹漆彩绘,瑟面四周绘有卷云纹及凤鸟纹,瑟尾饰精致雕刻,中间有小篆书写铭文,旁侧立墙板上绘满贵族出行图,当之无愧的锦瑟。时至今日,瑟面精美的纹饰依然十分清晰,通体髹漆无损,色泽艳丽,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也为研究古瑟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这把锦瑟看上去就像新的一样,只因其从未入土,为传世珍品,加之漆器抗虫抗腐,才能历经千年风霜依旧完好如初。

伏羲破瑟 哀婉之音难再寻

古风馆藏的这把锦瑟完好如初,远在汉代制作它时,就是二十五弦,存世最早的古瑟,也不见有五十弦者,又何来“锦瑟无端五十弦”?原是五十弦的瑟只存于记载的故事中。传说伏羲登天梯前,亲手制作了瑟,交给远古神女素女演奏,为其送别。谁曾想,素女弹奏的瑟音太过悲哀,伏羲联想起人间悲苦的人,慈悲心大发,放弃登天的机会返回地上,举起瑟用力一摔,瑟裂成了两半,变为二十五弦。

想来恐怕是瑟音过于悲切,二十五弦又需要极其高超的演奏技巧,才令瑟在历史的演变中由盛转衰,如今,即便得见锦瑟全貌,其哀婉之音也难再寻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