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砖砌哥特式建筑景区跨越了疆界,在东部绵延1500公里,覆盖了受中世纪汉萨同盟影响的砖砌哥特式建筑遗址,德国便是东道主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世纪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很早就了大量哥特式教堂的诞生。
那么要有什么样的特点,才能称得上是哥特式的建筑呢?
尖肋拱顶
每个顶有四根主骨,这是从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改进而来的。
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链接为整体,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高耸的房间则可以更加明亮。
飞扶壁
扶壁就是扶持墙壁的意思。在墙的外面在附加上墙或其他结构,可以给承受着拱顶压力的墙提供以一定的支撑作用。
圆形的穹顶非常沉重,产生向下和向外的张力使得支撑穹顶的外墙不得不做得很厚重,并且开口也很少,采光通风都不好。
哥特式建筑就是在外墙外离开一段距离立一排柱,每根柱身伸出一个或数个飞券支撑住外墙,抵消穹顶产生的外张力。
有了飞扶壁,内墙就可以做薄,并且可以开窗了。
束柱
束柱就是靠在一起成一束的柱子,哥特建筑的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
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
玫瑰花窗
由于有了飞扶壁,哥特建筑开始有大面积的窗,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不仅美观,还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
玫瑰花窗有柳叶窗(长条形)和玫瑰窗(圆形)两种、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内陷的尖拱门和雕塑
哥特建筑,华丽丽的精细雕塑可是常态,所以他们可以一直建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