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礼仪之邦,逢年过节少不了礼尚往来。

亲朋好友互相送祝福的习俗,自然也不能少。

但有些常用的“新年祝福语”是不能乱说的,一旦说错,就很容易闹笑话。


【资料图】

“阖家欢乐”与“合家欢乐”千万别搞混

近几年,大家都喜欢在除夕之夜的“零点”发送祝福语,最常见的就是:

祝您“阖家欢乐”或者“合家欢乐”。

不少人就纳闷了,这“阖家”跟“合家”有什么不同呢?

万一发错了祝福语,岂不是很尴尬?

别急,我们先来看一下“阖家欢乐”的“阖”字。

阖,读作hé。门里面有一个去字,底下有一个皿字,单看这个字,就有2种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对“阖”的解释为:“阖,门扇也”。

古时候的房屋不像现在一样有卧室有客厅,他们那时是没有厅堂的,堂屋里使用的也都是双门,关门的时候需要把两扇门对起来。

所以“阖”的第一个意思,指的是“关闭”,“以手阖门”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厅堂的门关上了,则表示没有人员进出,一家老小都在一个屋檐下。

久而久之,“阖门”便有了“阖家”的意思,代表着一家老小全部的人。

所以“阖”的第二个意思,指的是“全部”。

而“阖家欢乐”则代表:祝您一家人人都快快乐乐。

我们再来看一下“合家欢乐”的“合”字。

合,读作hé,上面一个“亼(jí)”字,下面一个“口”字。“亼”又通“集”,所以“合”便有“全部人口”的意思。

现在我们也经常用“合”来组词,比如“合二为一”、“情投意合”、“天作之合”,都有种“相聚”的含义在里面。

所以“合家欢乐”也代表:祝您一家人快快乐乐。

如此一说,“阖家”与“合家”的意思是相同的,那既然本意相同,是不是选哪个做祝福语都可以呢?

其实不然,过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者的使用。

“阖家欢乐”偏向“敬词”,一般给领导、长辈、老师发祝福语的时候可以用“阖家欢乐”。

而“合家欢乐”就不同了,它偏向“日常用词”,如果给朋友发送“阖家欢乐”就会显得过于尊敬,所以这种情况下“合家欢乐”才是最佳选择。

中国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同音不同字,或者同字不同音,所代表的意思、使用的场合就不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年祝福词同样也不能乱用。

比如拜年时常说的“恭喜发财”、送亲戚离开时常说的“一路顺风”,其实都是有讲究的。

“恭喜发财”不能乱说

《一些事一些情》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暗号,上句:“床前明月光”,下句需回答:“恭喜发财”!

到了春节,人们更是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挂在嘴边,足以见得人们对这四个字的喜爱。

但你知道吗,其实“恭喜发财”一词,最开始并不用于春节祝福上。

“恭喜发财”最早来自清朝吴趼(jiǎn)人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书中第八回写道:

“我说道:‘恭喜发财呢!’”。

后来,鲁迅又写了《过年》:“放鞭炮,打麻将,拜年,‘恭喜发财’”!

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说文解字》中,对“恭”的解释为:“肃也,从心共声,俱从容”,意思就是说对人要恭敬。

“喜”则为欢乐、喜悦。

“发”有两个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发射,后来又有了发展、发生的说法。

“财”为财富、金银珠宝,放到现在来说指的就是“钱”。

那么“恭喜发财”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它表示用恭敬的心、喜悦的心,祝福他人发财致富。

虽然从表面来看,以前的“恭喜发财”和现在的寓意完全相同,但它的用法却是大相径庭的。

通过上面对“恭喜发财”的解释,我们能清晰的了解到,这个词的本意是对别人已经取得的财富表示恭喜和祝贺,是在他人已经拥有的条件下,来表达自己的祝福的。

而现在我们常说的“恭喜发财”就没这个前提条件了,无论看到谁都能说上一句“恭喜发财”。即便对方还没有取得财富,我们也可以表达假设性的祝福。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或是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家庭来说,我们还是尽量不要用“恭喜发财”来当祝福语。

“一路顺风”不能乱说

每次过春节,亲朋好友都会不远千里来相聚,在送他们离开时,很多人都会说一句:“一路顺风,到了家报平安”。

在我们看来这没什么不妥的,“一路顺风”代表着他人的牵挂和祝福,但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其实是不愿意听到这个祝福词的。

这是为什么呢?

以前古人的出行方式,大部分都是以骑马、或者坐马车为主,顺风而行自然轻松又便捷,祝福出行者一路顺风就是希望他们一路上畅通无阻,安全抵达目的地。

后来延续至今,“一路顺风”便成了为亲戚朋友远行时送去的祝福语。

但如果对方是坐飞机出行的,就不要再说“祝你一路顺风”了。

因为飞机需要足够的风速和气压才能起飞,在飞行过程中顺风而行的确很快,但只有在逆风飞行时才不易脱离航道,保证安全。

所以一些常坐飞机的人,或者对飞机飞行原理比较了解的人,是很介意“一路顺风”这个词汇的。

大家在送亲朋好友离开时,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如果有人是坐飞机回家的,我们可以说上一句:“一路平安”或者“一路顺利”。既能表达自己的祝福,也容易让别人接受。

外国友人常说:“中国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光认识它没用,还要了解它的各种说法,要是什么都不懂就去中国生活,恐怕会出大笑话”。

那如果将汉字变成简单易懂的字母,会不会改变现状呢?祝福语又会因此变成什么样子呢?

如果将汉字拉丁化,祝福语会变成啥样?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从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书、隶书,再到今天的简体,从未停止过进化。

而它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复杂的外形下有着丰富的内涵。

当然,汉字发展到今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甚至还经历过釜底抽薪的重创。

如果当时翟秋白和鲁迅等人提出的“将汉字拉丁化”的建议真的落实到现实中,恐怕如今发祝福语都是下面图片上的“既视感”:

整个图片中除了加粗的“大众报”之外,相信很少有人能看懂其他的内容。

而这就是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的形式,比如说“的”变成了“d”,“子”就变成了“z”。

拉丁化的方式的确简单了不少,过年发祝福语倒是不用担心“场合不匹配”的问题了,只要按下一大串字母就行。但汉字的魅力之处,不就在于它的“复杂”吗?

春节向来都是中国最重视的节日,如果“贴春联”、“送祝福”都用的拉丁字母代替,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年味儿”变淡了?

不过近些年来,很多人都说:“这年越过越没有年味儿了”。

以前过年会“祭祀祖宗”,把列祖列宗、过世的亲人都“请”回家,代表着一家团圆。

而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把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总觉得有些“迷信色彩”。

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是“迷信”,人们只是运用这种方式怀念已故的亲人,而且还可以通过祭祀祖宗告知后辈不能忘“根”。

除此之外,以前过年还可以放烟花,一家人不管在哪都会聚在一吃团圆饭、一起守岁,然后一起看春晚。

爷爷常说,在旧社会中他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所以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无比期待过年。

可现在经济发展变快了,家庭条件变好了,顿顿也都能吃得上饺子了,为何却越过越没有年味儿了?

很多人都在反馈:春晚节目不如以前好看了,买来的对联不如以前自己写的好,平常大鱼大肉吃惯了,过年吃饺子也没多期待。

而且近几年疫情爆发,已经连续两三年没出去拜年了。

最主要的是,现在烟花也不让放了,整个春节过得安安静静的,总觉得少了“灵魂”。

处于对环境的考虑,放烟花的确会造成污染,但春节没有烟花,很多孩子都没了乐趣。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要保留好”。

还有人说:“现在西方的节日中国人都开始过了,而中国的节日却在中国人身上受限了”。

不知几十年后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但我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一代代的年轻人都能引起重视。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年味儿”变淡了?

是大家的满足感变低了,还是生活条件太好了,还是说很多传统因素都“淡化”了?

其实不管怎样,只要能坐在家人的身边、吃着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就算过了个“好年”。

最后,让我们给2022年说一声再见,这一年大家辛苦了,希望2023年处处美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