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各大平台相继增设显示IP功能,从最初的微博到目前头条、抖音等IP功能上线,效果究竟如何呢?对网络水军尤其是“1450”的破坏力有多大呢?
微博开放IP显示功能之后的几天,网络水军确实受到了抑制,从而转战到了其他平台开展“工作”,沉寂了几天之后,相关数据显示它们又重新扑面而来,原来在这沉寂的几天里,它们完善了“IP切换”工具,怪不得相关的代理工具价格和销量水涨船高。
什么是“1450”
首先我们先说说什么是“1450”,几年前台湾省“农委会”编列1450万元新台币预算对外招标,以每月4万元以上薪资,招募至少四人在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进行讯息頿实时澄清等工作。如今1450成为了网友口中网络水军新代名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水军,一般指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为了获取报酬而颠倒黑白。一般特指台湾网军,蔡家军。前段时间1450就曾“出征”世卫总干事,“出征”新加坡何女士,出征“德国”等等的恶劣行径。
(相关资料图)
“1450”的规模有多大?
曾经就有专业团队对“1450”网军做过分析,我们认为的“1450”可能是成千上万人的团队,一对一的和大家线上对战,条理清晰,逐条论战。其实并不然,实际上的“1450”一人掌控着成千上万个账号,除了极少数专业选手写素材外,其余的都是操作员,用关键字触发自动回复。都是预先购买或是手动注册账号,俗称“养号”,然后加入自主研发的舆论监控系统当中伺机发送预设好的内容,相比最早之前的手动发送来讲,现在的技术更加自动化、专业化。
有数据分析,在微博、知乎、头条等社交平台中搅混水的这些“1450”,加起来不过几百人,但他们控制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账号,带来的后果就是让国内的绝大部分网友对他们进行辱骂。
“1450”如何分辨
1、胡搅蛮缠,颠倒是非,带节奏。这个就不用过多解释了吧。
2、账号常常陷入空档期。只有热门话题时才被启用,比如说21年12月份-22年2月份间有行为断档,账号处于闲置状态,但在3月份左右账号会忽然复苏,并积极活跃的集中参与俄乌冲突、东航等事件的讨论,且发言习惯、用词逻辑、答题方向往往与之前的回答大相径庭,进入4月份以来几乎所有活跃都与疫情相关。
3、专用关键词。如(1)普丁:台湾省译“普京”为“普丁”。一些幼年期(不熟悉业务的)1450,常常使用,但被曝光后,使用频率减少。(2)「小引号」:在台湾省里,当写到人物说话时是不使用“双引号”,而是使用「小引号」。(3)语气词:常见语句“赢麻了”、“我感恩还不行吗 ”等语句。当然像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
公开IP对它们的影响
IP可以通过代理进行改变,但是每个IP分配给的ISP及其用途都是不一样的。正常人们上网一般就是家用宽带、商业宽带、移动网络、公共网络这些,而在国内如果用代理那极大可能就会拿到一个IDC机房专用的IP,因为国内运营商的家宽管理很严格,租出去当代理几乎是必定会被运营商停机的,这样做甚至会有法律危险。各大平台公开IP后,1450挂代理的成本大大加强,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投入,还有精力,正规代理不会让他们用,非正规的代理不稳定,1450们要检测代理可靠性,批量操作逐个挂代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遥想当年,QQ上有多少骗子企图骗小姑娘们网恋,后来有人出了个“显IP版”,一下子少了无数色胆包天的骗子。所以说,只要各大平台在管理上做得专业一点,完全可以让某些1450知难而退。
代理IP能让它们继续嚣张吗?
如果使用的是普通代理,比如某些用于安全审计目的的代理,会把真实IP放到HTTP头里,网站就可以知道真实IP了,前提是代理本身是善意的,不会伪造HTTP头里的内容,如果是自己搭设的高匿代理在获取真实IP的时候就较为困难了,但是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尤其是大数据的分析,某乎就有一位专业人士给出建议:
1、显示用户发帖(包括回答和评论)时IP地址属地、IP地址性质(企业、家庭宽带、移动通信以及该IP地址在过去30天内登录知乎的用户数量、该IP地址在过去3天、30天内的平均每日发帖数量、该IP地址所属的网段在过去3天、30天内的平均每日发帖数量)。
2、显示该用户过去3天、10天、30天、90天、180天的平均发帖数量、平均评论数量。
3、用户主页显示过去30天内登录的IP地址属地、IP地址性质。
4、显示该用户历史发帖的IP地址属地、IP地址性质。
5、用户发帖时APP自动在后台traceroute,在帖子中显示该路径。
6、用户发帖时APP自动在后台ping,在帖子中显示ping包时间。
7、收集国内常见的上网代理IP地址,在帖子中显示“疑似通过代理网关登录”。
8、显示点赞该帖子的用户、关注者的IP地址信息和IP地址性质,显示点赞者/关注者地理分布图——这一条是大杀器,可以收费,收得贵一点也没关系,以免被滥用。
9、答主自己可见到“踩”的数量以及点踩者的IP地址统计信息,如觉得异常可申诉让平台官方依法依规处理1450。
平台后台数据库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只要把大数据用起来,完全可以分析出许多有趣的东西,就看平台愿不愿意去做了。当然对于这些数据我们普通用户是看不到的,也不存在隐私泄漏问题,个人感觉方法有很多,但是各平台不一定会去实施,因为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但单从IP显示来看也仅仅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监管做做样子而已,这里我们要讲一下豆瓣平台,虽然说在之前的豆瓣里面隐匿着不少网络水军的踪迹,但是近日豆瓣发布了一则公告引起大家的关注。
某些平台已经开始行动
4月26日晚间,豆瓣更新个人信息保护政策,要求用户实名制认证,用户需提供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人脸信息,拒绝提供可能无法使用必须实名制认证才可使用的功能,但不影响使用其他功能。此外,豆瓣方面表示,本次更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主要对境外用户有影响。其中,针对境外用户的实名制注册方式进行了完善。此前境外用户可以通过绑定境外手机号进行实名认证,此后需要境外用户绑定国内手机号,或提供国内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信息的方式来进行注册和登录。同时,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业界通行做法,为了强化主体责任,用户在创建小组时,需要验证国内身份证信息。为验证身份证信息,需要人脸活体认证进行匹配,但平台并不存储人脸信息。对此还是给它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