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1月29日,在摩洛哥王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宣布,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我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其中。这是武夷山继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后,获得的又一张世界级名片。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由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联合申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此次申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44个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部授予的全国唯一“中国茶艺艺术之乡”等称号,是岩茶的故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的发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现了岩茶制作的完善技艺,首开乌龙茶制作的先河。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武夷山为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与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喊山、斗茶赛、茶艺等风俗雅俗共赏,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看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遗传承人,我非常激动。”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我们传承人将以此为契机,宣传和弘扬好武夷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让非遗绽放更迷人光彩。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武夷山把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作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解题式,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严守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两条底线,组建“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专班,注重提升茶品质、品味、品牌,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着力建设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突出科特派助力产业振兴,促进茶业全产业链发展,成功打造武夷山“三茶”统筹先行区。

茶文化挖掘展示丰富多彩,茶产业全产业链集群发展,茶科技攻关、转化和运用取得新突破。2021年,武夷山市茶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30元,其中有四分之一来自茶叶,在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中,武夷岩茶再次上榜,位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区)前100榜单第4位,连续6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位,获评茶业百强县,经济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