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太阳大家都很熟悉,太阳是一颗恒星,而且是恒星中的黄矮星。太阳已经燃烧50亿年了,目前正处于中年,也就是主序星阶段。根据科学家们的估计,50亿年之后太阳的燃料将会用完,将会变成红巨星,最后形成白矮星。

黄矮星,白矮星,红巨星,主序星……这都是什么星星,傻傻的分不清,这些天文术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别急,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下恒星的分类,还会简单介绍一下恒星的演化历程。

恒星是宇宙中的星云在引力的聚合下形成的。恒星是构成宇宙天体结构中最重要的一环。恒星几百上千的聚而成团,形成星团或星群,结构往上更大一级的则是星系。就拿我们的银河系来说,它就包含大约2000多亿颗恒星。

星系的大小差异也非常明显,在引力的作用下,小星系绕着大星系运转,宇宙中的星系还会形成更大的结构,即星系团。如果星系团中的成员数量较少,则被称之为星系群。再往上一级,就是由星系统团构成的超星系团了。根据天文观测,科学家们推测宇宙中的星系至少有上万亿个。

天文学家主要按恒星的光谱类型进行分类,为此科学家们制作了赫罗图。综合而言,恒星主要分为矮星、巨星、超巨星三大类。至于白矮星、中子星、黑洞,它们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中子星和黑洞已经不能算作恒星了。

目前的宇宙中,大部分的恒星都处于主序星阶段。处于主序星阶段的恒星按照光谱可分为红矮星、橙矮星、黄矮星、蓝矮星。据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70%都是红矮星,红矮星的质量通常在0.08~0.8倍太阳质量之间。褐矮星并不是恒星,而是一种类恒星天体。白矮星是一类简并矮星,不属于主序星。

巨星或者超巨星是大质量恒星,通常分为红巨星和蓝巨星两大类。红巨星或者红超巨星是恒星衰老期所经历的一个阶段;而蓝巨星或者蓝超巨星,是属于主序星阶段的大质量恒星,这类恒星的寿命非常短。

恒星演化的最终阶段,较小质量的恒星会演变为行星状星云,最终形成白矮星。大质量恒星(大约在10倍太阳质量以上)会发生超新星爆发,90%的质量被抛射出去,其核心会发生坍缩,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当衰老恒星坍缩时的质量大于钱德拉塞卡极限(太阳质量的1.5倍)时,会形成中子星;大于奥本海默极限(太阳质量的3.2倍)时,就会形成黑洞。

理论上预言还存在夸克星及黑矮星,目前都还没有被观测发现。夸克星是一类密度比中子星还大的天体,黑矮星是白矮星冷却后的产物。

恒星的寿命大约从50万年到1万亿年不等。通常恒星质量越大,其内部的核反应也就越剧烈,寿命也就越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