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东临红海,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型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总面积100014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2900千米,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5月,埃及总人口超过1亿,首都开罗。埃及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埃及的努比亚人使用努比亚语;科普特语(由古埃及语演变而来)仅作为宗教语言尚有遗存。伊斯兰教为埃及的主要信仰宗教,信徒以逊尼派为主,占总人口的84%。埃及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古王国开始大规模建金字塔。中王国经济发展、文艺复兴。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是非洲联盟成员国,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埃及又称为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石油天然气、旅游、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四大外汇收入来源。2020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630.69亿美元。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全长670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埃及97%的水源来自尼罗河。埃及与苏丹分别于1929年、1959年签订尼罗河水资源分配协议,规定尼罗河每年大约840亿立方米水量中,埃及使用555亿立方米,苏丹使用185亿立方米,剩下100亿立方米计作蒸发流失。河口的亚历山大是埃及最大港口。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约200多千米,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埃及和东地中海地区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城市。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埃及后建立此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亚历山大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埃及的夏都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地中海新娘”、“地中海明珠”。亚历山大是古代和中世纪名城,地中海沿岸政治、经济、文化和东西方贸易的中心,是埃及的航运和外向型工业中心之一。

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90.25千米,宽280~345米,水深22.5米,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运河通航量约占全球航运的10%,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球的25%。2015年,新运河的扩建工作顺利完成,工程耗资约82亿美元,运河的通航能力和通航便利性大幅提高。1859年,由法国人投资,动用几十万埃及民工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人付出了生命。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颁布国有化法令,将一直在英、法两国控制之下的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其边上的塞得港是埃及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地处非洲和亚洲、地中海和红海的交接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1859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而修建,以当时派驻的总督塞得帕夏的名字命名。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千米处,北距地中海200千米,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中心。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共同组成的大开罗区,人口超过2500万,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称作“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

埃及政府自2015年开始在开罗以东沙漠地带规划一座新行政首都,占地约700平方公里,预计转移约650万人口以及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埃及迁都,是因为当前首都开罗的人口密度太高,城市基础设施不堪重负。2021年12月,埃及将政府迁往新行政首都(新开罗),是在开罗以东沙漠地带规划的一座新首都,占地约700平方公里,相距约50公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