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人活七十古来稀。是说人生短暂,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少之甚少,哪怕是医学发达的现代社会,国人的平均寿命也不过七十七岁,很难到达耄耋的八十,这不禁让人奇怪,为何现代人衣食无忧,依然无法大幅度延长寿命呢?

当我带着疑问寻访专家时,对方却叹了口气,表示:“子女再孝顺,条件再富足,过了七十岁,老人也就活不了几年了。老年人的难处,年轻人往往是想不到的。”

这话说得我更皱眉了,人人都有终老之时,七十岁仿佛已经成了大多老人人生路上的一道坎儿,搞不清楚原因,我们要如何解决?解决不了,我们的晚年又要如何面对?对于我的三连问,专家给出了该现象的原因,其中道理很科学,解决办法很困难。


(相关资料图)

▲七十岁,老年人的一大坎儿

①身体机能上的快速衰退

专家表示,人类跟动植物一样,生长状态是存在多阶段的。幼儿时期需要照顾,少年时期叛逆自我,长大成人要结婚生子,人到中年危机四伏,退休以后颐养天年。划分各阶段的根据就是年龄,而年龄是根据身体机能的盛衰来划分的。

老年人之所以被称为“暮年”,正是因为人体的各器官运作已经到了衰退的状态,而七十岁则是一个大的转换阶段。

对于老年人来说,六十多岁还可能头发花白,但过了七十岁,白发苍苍就是几个月的事。这其中就涉及到人体衰退的速度加快,如同手机一般,前期用电一直很耐用,但到了最后10%,耗尽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都说油尽灯枯,对于老年人来说,过了七十岁,人体机能的退化就是加速了的,身体各部位“零件”都开始出问题。一旦生病,面临的就是一连串的问题,一病未好、一病又起,如同一座东边拆了补西边的漏风房子,偏偏身体的自愈能力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有钱的能在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疗,而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就拖不了几年。

②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之前我曾看过一部电影,主题讲述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其中包括求偶的需要。到了七十岁,配偶还在身边的人并不多,就算有,也多是一方需要照顾的情况,儿女忙于拼搏事业,老年人对科技并不精通,手机都是老年机,于是,晚年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尤其是丧偶人士,连个聊天对象都没有,精神上的荒芜会反映到身体上,老去的速度便会加快。

年轻人或许无法理解这种难处,但心理换位一下,假如从现在起关掉你的wifi,停掉你的网络流量,并告诉你以后的人生都会如此,与其他人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怕是我们也会因此充满丧气,情绪决定身体状态,老人不快乐的时候也会感到抑郁难过。

③丧失劳动能力带来的心理打击

“过了七十岁,就相当于被告知等死吧,话难听,却是真的。”

专家今年六十有二,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久,依然没能适应无所事事的晚年生活。年过七十岁的老人的日常也是如此,听上去是在颐养天年,其实生活并不愉快。

对于老人来说,六十多岁还有拼搏的动力,但到了七十岁,长达十年的晚年生活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劳动能力已经不再,家庭地位和身份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或许年轻人会认为,老人不用工作是好事,安度晚年就好了。但在老人心里就成了余生有限,劳动力的丧失让他们很没有安全感,这意味着话语权的更新换代。在一个家族之中,没有了风险价值就没有了掌舵能力,从被供养的那一天开始,老人便有了被抛弃的孤独感。

▲如何正确对待年过七十的老人?

年过七十意味着交际圈在缩减,身边不断有朋友过世,这对老人的心理打击是沉重的。因此,比起物质上的供养,年轻人更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以我家为例,每到周末必定会带着俩孩子去看公婆,法定节假日则带着回娘家,目的并非是培养祖孙之间的感情,而是让父母一辈打起精神来。晚年生活很无趣,但若是小孙子们愿意时常探望,那老人家的精神便能更矍铄,建议大家都试一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