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已出现能切实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在诸多可能发生的突变中,最受关注也最具争议的是“抗体依赖增强作用”,即ADE效应。

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刘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病毒感染一般从黏附于细胞表面开始,黏附过程通过病毒表面蛋白与靶细胞上特异性受体、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感染病毒并治愈者,一般体内有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其可阻抑病毒再次袭来时黏附靶细胞,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作用,非但不能阻止病毒,反而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一现象就是抗体依赖增强作用。

ADE效应并不多见,但却真实存在,比如艾滋病病毒(HIV),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因为艾滋病抗体并不能保护机体免受病毒侵害,相反还会成为病毒的帮手,所以想要攻克艾滋病还存在一定难度。然而,人类面对ADE效应不是完全束手无策。历史上,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曾令人谈之色变,除了其本身较强的传播性,ADE效应也是一个原因,这导致疫苗研发难上加难。但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有登革热疫苗研发上市,虽然效果与人们的预期仍有一定差距,且存在争议,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会产生ADE效应,只不过作为一种新型病毒,人类对其认知仍然有限,所以要警惕各种可能性的发生。研发疫苗应将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留意ADE效应是否有可能发生,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风险评估。了解这点后,对多数人来说,关键还是在于做好防护,即使少数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治愈后也不能大意,同样需要做好防护,因为如果有一天新冠病毒确认存在ADE效应,感染者并无免疫优势,反而可能是劣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