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水管网维护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1)城市化进程成为增量管网建设的助推剂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城镇人口比例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由 2000 年的 4.6 亿人增加到 2021 年的 9.14 亿人,城镇化率由 36.20%升至 64.72%,根据相关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研究,世界城镇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率 30%以下的初期、30%-70%的中期和 70%-90%的后期,我国仍属于城镇化的中期。

图表:2017-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不断上升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研究院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2021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75万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道路桥梁占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最大,为36.8%;轨道交通、排水和园林绿化投资分别占23.1%、9.9%和7.3%;排水占比为3.7%。因此,我国城市化进程预计将成为增量管网建设的助推剂。

我国排水管道长度不断增长,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改造需求旺盛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城区迁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城市排水管网肩负着城市排污、排涝的重任,也随着城市的建设不断扩张。2020 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建设长度约 80.30 万公里,同比增长 7.93%。2012 至 2020 年间,我国城市排水管道建设长度由 43.90 万公里增长至 80.30 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达 7.84%。作为城镇污水设施改造的重要部分,至 2020 年,我国改造合流制管网 2.87万公里,其中,设市城市 1.70 万公里,县城 1.17 万公里。

考虑早期我国管网在实际建设使用过程中受极端天气、排放物标准不达标、采用标准下限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开裂、渗漏等问题,按照排水管网30 年进入修复改造期进行计算,我国自 1991 年以来建成的排水管线都将逐步进入修复期。

由此可见,我国未来每年有大量的排水管网将逐步迈入修复阶段,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每年排水管道的修复长度也将随着管线建设规模的增加及二次、三次修复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与此相配套的检测和养护相关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张,城区的管线改造也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程。预计我国排水管网将逐步迎来检测、修复及养护的集中释放期,城市管网检测、修复及养护的市场需求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态势。

(3)污水年排放量持续增长对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养护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及人口数量大幅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产生总量居高不下,对市政排水系统造成了较大负担。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城市在建设初期市政管网规划不完善,管线建设多采取标准规范下限,雨污管网错接乱接、管网破损老旧情况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水质及污水处理厂负荷,也加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污水排放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对排水管网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道建设长度已超过 80 万公里,但在人均占有量、管网密度上均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诸多城市的污水排放量已远远超过了原有设计管线的排水能力,不断增长的污水排放量使得我国对排水管网的检测、修复改造及养护需求也愈发强烈。

(4)我国高度重视地下管网检测、修复及养护工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资力度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提出我国要持续推进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排查污水管网,分流制排水系统周期性开展错接混接漏接、易造成城市内涝问题管网的检查和改造,推进管网病害诊断与修复。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产量不断提高,国家将持续加强排水管网改造力度,预计财政资金倾斜力度还将进一步增大。未来,随着早期铺设的地下管网逐步进入维护期,在我国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以非开挖技术为核心的排水管道检测、修复及维护市场潜力巨大。

2、排水管网维护行业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排水管道检测类业务主要包括检测和评估两个环节,经多年发展,排水管道的检测技术虽然被我国多数企业掌握,但在核心的评估环节还亟待提升和改进,评估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判读经验才能胜任。另一方面,排水管道检测类业务也可分为管网系统性检测和管段局部性检测,系统性检测所涉及学科专业繁多,所涉及的技术包括:物探、测绘、GIS、计算机、机器人、水化分析和传感器等,需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排水系统的精确“体检”。受限于多领域、多设备和多种人才的客观需求,多数企业难以承接系统性检测项目。

非开挖修复的技术工艺包括热水固化法和紫外光固化法等数种。为达到修复效果,任意一种工艺的掌握均要求一线业务人员完成系统性的日常培训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排水管道的修复场景复杂多样,如不具备不同管道类型的修复手段,难以承接复杂性多样性的项目,并且同一管道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需要采取不同工艺进行协同修复。

3、排水管网维护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相较于传统的排水管道维护业,现代非开挖维护方式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排水管道检测类和非开挖修复业务涉及学科和交叉专业较多,包括物探、测绘、GIS、计算机、机器人、水化分析和传感器等,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任意一种工艺的掌握均要求一线业务人员完成系统性的日常培训和多年的经验积累,对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受限于多领域、多设备和多种人才的客观需求,多数企业难以承接系统性检测和修复项目。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

(2)资质壁垒

排水管网维护涵盖了测绘、检测、养护和修复等类别。其中,测绘已列入国家行业资质管理序列中,检测、疏通养护和非开挖修复目前暂无能够准确对应的资质,但出于市场规范的需要,少数地方相关部门或相关协会组织为企业颁发了带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资格证书,此外,客户通常需要企业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同时,《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划分了各种资质等级,并明确了企业取得对应等级资质所需要的条件。行业内企业按照其生产条件、专业技术人员等资质条件申请对应资质,并在招投标过程中获得评分优势。因此,从业资质是企业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3)业绩壁垒

排水管道维护行业通常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而政府招标部门通常将投标方的业绩及大型项目承接经验作为主要竞争指标。项目业绩和项目经验是企业在投标竞争中胜出的重要因素,而新入企业通常缺乏大型项目承接经验,业务规模较小,在投标时竞争优势较小。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业绩壁垒。

(4)人才壁垒

排水管道在维护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复杂环境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干扰,对实施人员的项目经验具有较高要求,并且现代非开挖修复技术通常需要结合多项技术工法、协同多类专业型骨干人员通力协作。因此,对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专业素质、业务经验和团队协同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

(5)服务属地化壁垒

排水管道维护工作经常需要应急处置,特别在汛期,项目执行单位必须承诺能够在短时间内入场作业,市政车辆、大型设备等需随时待命,并且需要项目执行单位在服务地具有仓库和加工车间等场所。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不同城市建立长期服务网点,企业规模难以壮大。部分城市维护招标项目中明确将在相关城市设置网点作为基本条件,使得不满足要求的企业无法参与竞争。在营销服务端,亦需建立健全具有属地化特征的销售服务网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服务属地化壁垒。

(6)资金壁垒

排水管道维护业务特点和经营模式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首先,公司从项目承揽到设备采购与服务采购都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资金。其次,客户主要为政府、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虽然资信状况良好,但其内部付款流程较长,且项目的执行完成要经历招投标、设计方案确认、备料、实施、监理机构确认工作量等诸多步骤。另外,项目通常需要先行支出投标保证金、保证金及质保金。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资金壁垒。

4、排水管网维护行业面临的机遇

(1)我国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养护需求不断增多,市场空间较大

通常情况下,排水管道设计寿命是 30-50 年,而实践证明其实际寿命小于这一数字。自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 80 年代期间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设施早已超出其设计寿命,改革开放后建设的大量排水管道也开始逐渐老化,各种问题已大范围暴露,且涉及管道体量巨大,管道检测、修复及养护市场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管网运行的刚性需求是行业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2)排水管网管理理念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设施养护工作提倡预防型、安全型和友好型,排水管道养护要具备科学化、系统化和机械化等特征,并将摒弃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模式......

(3)国家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

水环境治理是我国政府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管网是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而水环境治理和保持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了以漏损治理、老城区整治等方式为抓手,从而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工作思路。因此,治理水环境、保持其长期稳定并且不断提高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将是排水行业的长期任务。而我国在该领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可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