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长江大桥东桥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下面的黄鹤楼故址沿着一条东西方向的曲折小道一路向东,步行约300米处有一座三门的石牌坊,石牌坊的正面刻有“江汉先英”四个金色大字,背面刻有“三楚雄风”四个大字。石牌坊北侧是一座高约两米、由赭红色花岗岩覆盖的墓冢,墓冢前方有一块墓碑,上面刻写着“大汉陈友谅墓”六个隶书大字。
长眠于此的正是元朝末年陈汉政权的开国皇帝陈友谅,陈友谅墓也是武汉市区唯一一座皇帝陵墓。
武汉长江大桥
【资料图】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
陈友谅墓位置图
陈友谅是谁?听过评书《明英烈》或者对明朝历史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陈友谅是朱元璋最强的劲敌,他是元朝末年的群雄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然而中国历史一直上演着“成王败寇”的故事,随着鄱阳湖战役的失败,一代叱咤风云的汉王陈友谅永远长眠在了长江之畔,甚至他的长眠之地都寂寂无名。
汉王陈友谅画像
原名陈九四的陈友谅出生于湖北沔阳(今湖北仙桃)的一个渔民家庭,和原名朱重八的朱元璋相比,陈友谅的家庭情况似乎还更好一些。但是根据陈九四、朱重八这样的名字来看,他们仍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自幼膂力过人的陈友谅却有幸读过一点书,据说有一位卜卦大师看过陈友谅家的祖坟后认为他日后必成大器,这也让陈友谅从年轻时就立下了鸿鹄之志。至正年间,陈友谅加入了红巾军头领徐寿辉的部队后,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几年之后,陈友谅就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替代了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至正二十年(1360年)年底,陈友谅以江州(今江西九江)为都建立大汉政权,自立为汉王。第二年,陈友谅在采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雕像
陈友谅纪念馆中的蜡像
陈友谅蜡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友谅开启了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斗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和朱元璋几经交战后,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了最后的交锋,最终陈友谅魂断鄱阳湖,陈友谅的太子陈善儿被朱元璋俘虏,次子陈理逃往武昌继任汉王。殒命鄱阳湖后,陈友谅的尸首被部将张定边带回武昌城,葬于长江之畔的黄鹄山南麓。
陈友谅墓前的牌坊
陈友谅墓前的牌坊
三楚雄风
据民间传说,朱元璋后来还专门来到武昌祭奠自己曾经的对手陈友谅,并且还为陈友谅墓题写了“人修天定”四个字。或许这只是后人的传说而已,因为正史上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对于曾经的对手陈友谅一定是惺惺相惜的。
是非成败转头空,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不但滔尽了英雄,也将几百年前的诸多往事带入了大海。
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
陈友谅墓
清朝末年,长江之畔黄鹄山南麓的陈友谅墓被武昌的革命党人发现,人们才知道这位叱咤风云的元末英雄陈友谅长眠于此。后来当地政府对陈友谅墓进行了整修,建国前和建国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葺,陈友谅墓才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1956年11月,陈友谅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期的陈友谅墓
现在的陈友谅墓
在陈友谅墓的一旁有一块陈友谅生平事略碑,碑上刻写的一段三百字左右的文字简略记述了大汉之王陈友谅的生平,文字的撰文者是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距离陈友谅墓不远处便是当地的一处居民区,对于这些居民来讲,长眠于此的大汉之王终究不过是碑刻上的一段文字。
陈友谅墓
陈友谅生平事略
陈友谅墓不远处便是每天迎来众多游客的黄鹤楼景区,和黄鹤楼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相比,陈友谅墓实在太过荒凉了。站在陈友谅墓前,回首他短短的四十三年人生,不禁让人想到明代文人杨慎那首《临江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