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Deyrulzafaran修道院的平台望向远处,那片沃土在蓝天下轻微起伏舒展,无限延伸。“这里与叙利亚离得很近。右边不远处的房子就属于叙利亚,从这儿往东北走约50公里是伊拉克。”未来几天陪伴我们一起旅行的当地女孩Seyran告诉我。她染了一头红发,笑说因此不少人以为她是犹太人。
(相关资料图)
俯瞰美索不达米亚上游的土地
我们身处土耳其东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上游地区。这片古老的土地总是战事不断,可此刻眼前的田地在黄昏里却显得格外平静。沿着狭窄平顺的道路继续往东南走,四周的景色笼罩在一片金黄中,一如我们在Deyrulzafaran修道院看到的。用白色岩石建造的建筑因为经年的阳光照射呈现出漂亮的蜜糖色,这也是整个马尔丁省的主调。
历久的石头建筑
我们到了一个离边境只要5分钟车程的地方:Dara,古老美索不达米亚的遗址。对罗马人来说,它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与波斯的萨珊王朝边界的牢固要塞。一位12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当向导,她能在废墟中清晰地辨认出哪些是教堂、房屋、拱坝、浴室、集市、露天剧场、军用仓库、墓地等。还带我们看了更靠近村庄奥古兹的巨型蓄水池。
结束后在奥古兹卖纪念品的小店门口喝红茶,像当地人那样加糖不加奶。夜幕将临,眼看不会再有人来参观,靠当向导赚零用钱的孩子们回到了村里,无忧无虑地在街道上跑,妇女在石造烤炉中烘焙面包。离开前,Seyran的父亲Sehmus先生执意要在纪念品店送我们一人一条围巾。
我们在夕阳隐去的前一刻回到马尔丁,光线将老城倚山而建、层叠次进的房屋、清真寺和宣礼塔勾勒出独特的剪影。与此同时,穆斯林祷告的声音响彻天际,空旷嘹亮。画面辅以声音,让人产生置身另一世界的错觉,一种难以言喻的不真实感。
马尔丁的天际线
次日清晨,我们在Reyhani Kasri酒店露台俯瞰晨光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随手拍一张传回国内,朋友回道:“你是在外太空吗?”的确,马尔丁的每一个角落都完全不同于我们生活的城市,也不像以往看过的欧美古城或乡村。东方与西方,精致与破败,安宁与冲突,它们都直白地混合在一起。
我们的酒店也如同一个博物馆
Sehmus先生和Seyran熟练地带我们在马尔丁老城穿来穿去。这里的建筑乍看就是清一色石砖房,并没什么特别。但Sehmus先生提醒我们留意房子上的雕刻,细密如织呈现在门、拱廊、窗棱、支撑柱等细节处。“由于坐落在一个火山分布的地区,这里的建筑基本建材是易加工的钙质岩。这些房子最重要的特征是石雕工艺,当地人称为Midyat Work。”Seyran解释道。Şehidiye清真寺里的宣礼塔就是代表作。塔上的雕刻繁复细腻,塔身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一列列小石柱廊装饰着。它在设计上也极为考究。设计师在最下方使用了类似古罗马神庙似的四方布局,中层是圆形,最上层又是富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八角形。
石雕细节
我们了拜访由旧军营改建的Sakıp Sabancı马尔丁城市博物馆,它的玻璃外墙是古城里唯一的现代化建筑外观的建筑。这里还有各种文物古董、木偶、模型、家具、服饰等展示马尔丁的工艺特色,包括做木工的工匠、女士的传统服饰、富贵人家的大床、地毯、珠宝等。
博物馆现代的外墙形成反差
位于Cumhuriyet大街、建造于17世纪的邮局是马尔丁的另一亮点。过去,这里是当地富有的Sahtana家族公馆,1953年改建成邮局。在这栋两层式的房屋里,受阿拉伯风格影响的渐进式尖拱形门随处可见。大块的岩石铺成平滑的地板,石造扶栏护卫着阶梯,在夹层处又分开两部分往左右递进。站在露台上眺望,Şehidiye清真寺的宣礼塔高耸入天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开阔美景再次映入眼帘。
眺望美景
不过,Hasankeyf为我们展示了古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另一面。位于马尔丁省相邻的巴特曼省,它值得我们在前往下一站米迪亚特前绕一些道。
就像一个由数万个人造居住洞穴、数百个中世纪古迹和独特的峡谷生态系统组成的露天博物馆,请来的向导以“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有人居住的定居点之一”为开场白介绍Hasankeyf。我们的视线被底格里斯河河边的岩壁洞穴吸引。“正是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引导第一批定居者来到这片新月沃土。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业中心,12世纪是Hasankeyf的黄金期。”向导简明概要地为我们介绍历史。“蒙古人在14世纪入侵导致Hasankeyf渐渐没落。最后,这座城市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一战后,Hasankeyf被遗弃了,只剩下一些人继续住在洞穴中。1970年代,政府认为洞穴不再适合现代生活,为居民造了房屋引导他们离开。不过,直到今天,也还有无房可住的人会住在这里。”
水为古老的平原带来生机
Hasankeyf有“岩石城堡”之意,意即整个城堡用一块悬崖上的岩石雕刻而成。“原本我们能到城堡遗址近距离参观,但前两年因为岩石石块坠落造成意外,如今遗址已不准进入。”向导说,“不过,我们在另一座山头找到了能观赏城堡的最佳位置。” 从光秃秃的岩壁间穿过往山上爬,陆续遇见一些当地人,有情侣坐在山脉背阳的草地上休息;有年轻人视我们爬得气喘吁吁的陡峭山坡不见,三步并作两步往下跑;也有大叔站在山坡上默默地凝望下方的山谷。
越往上走,底格里斯河、新桥、洞穴、山脚的村落全景越完整清晰。一转头,那方山头的岩石城堡毫无预警地出现在眼前。紧抓着山坡而建,凿附于岩壁上,那是一个规划不亚于现代化都市的洞穴古城。“在战争年代,这里甚至还修建有秘密通道供应水。在那时,能够把水供应到每一家房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我们默默地站在山顶望向周边,不费劲就能想象出Hasankeyf过去的辉煌。
洞穴城堡
最后一站是Sehmus先生的故乡米迪亚特。没有马尔丁沿山而建的气势,米迪亚特显得更亲切随和。在它的古城里,有许多像马尔丁那样年代已久的老建筑,岁月晕染入建造房屋的石块中,同样闪耀出迷人的金黄色泽。古城如蛛网般的小巷一条接着一条,随意游荡,都能看见老建筑上精美雕刻。
一座醒目的钟楼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那是米迪亚特政府用以象征当地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共存的代表。钟楼上的宣礼塔形象代表穆斯林、教堂塔楼代表基督,而孔雀则是少数库尔德人信奉的雅兹迪教的符号。”Seyran说。这里的人们以自己多元文化并存而骄傲。
荒凉的美景
在米迪亚特,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或蓝或青的亮色泽木门,透露出居民的浪漫个性。我们的东方面孔在这里备受瞩目。许多小孩跑上来用土耳其语跟我打招呼,Seyran为我翻译,她们想跟我拍照。有趣的是,用的是我们的相机。孩子们只要看到自己被拍入了陌生人的相机,就满足地大笑着跑开了。
孩子们
古城里最聚集人气的地方,是Konukevi,一座居于城中制高点的老房子。它是土耳其电视和电影摄制组最爱的建筑。这座房子以往是新教徒社区首领的公馆。在已然充满风格的石砌体上融入类似洛可可风格的雕饰,增添了华丽感。我忽然联想到宝莱坞电影里富贵人家的居所,就有那么一种金色气氛。三层结构的房屋在一楼拥有一个庭院,上层则在两级各设露台。站在最顶部,便能像过去的主人一样视察周边的城镇状态和眺望不远处的乡村风景。
博物馆
回到自己的故乡,Sehmus先生明显更为雀跃自豪。他把车停到一栋华丽的公馆外,热情地与里面的男士打招呼。“这是我姑姑的房子。她捐给了市政当局,现在翻修过后作为文化博物馆开放。”Seyran说。随后,他又在米迪亚特新城一间由过去的商队旅舍Tarihi Midyat Geluske Hani改造的博物馆里指着一张过去的老照片告诉我:“这些是现代米迪亚特的建城功臣,这个是我爷爷。”从博物馆出来,鸽子飞过来停在屋顶,斜阳映照在墙上,照射出瑰丽的蜜糖色。在这里结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拜访无疑是最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