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有无数的经典书籍流传于世,这些先哲们的智慧结晶经过历代淘沙,能完整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在这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中的经典有很大一部分是儒家的著作。汉朝以后,儒学正式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家的经典就被称为经书,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道德原则以及学术的发展路数,大都渊源于这些经书。因此经书具有教育、道德、政治和思想的宝贵价值。
经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万代长新的学问。其中的许多文化信息密码至今保存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我们无意中接受了我们的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但我们没有感觉到或者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应该跟多地学习这些经典,了解我们的过去,规划我们的未来。在这些经书中最应该读的、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这样几种,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资料图)
(一)《论语》:
《论语》是一部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生活方式和生活模式的著作,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的经典。它不但是封建社会官方思想的代表,文人的必读书,也被民间所熟知。《论语》和《圣经》分别是对东、西方人们生活有原创性和指导性的文献。孔子的言行,在塑造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思想行为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论语》,了解至圣先师的言行,可以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更加透彻领悟儒家智慧“内圣外王”的大儒风范。
(二)《周易》:
历代被奉为“群经之首”,蕴含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则,是神秘莫测的天人之学,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字字体现先哲智慧,句句包含先圣遗教,几千年来,它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历代帝王将相及饱学之士,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对中国的哲学、医学、天文、政治、伦理、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这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先民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下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可以说《周易》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不学不一定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生受用”。只有仔细研读《周易》,才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启智慧之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理解人生祸福,懂得趋吉避凶之道。
(三)《诗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俗语讲“学好诗经会说话”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来不乏优秀的诗篇,而诗歌的源头就是《诗经》。《诗经》将艰辛生活艺术化,将平凡行为诗意化,将一时爱恨永恒化。它经过了两三千年以来人们的诵读、诠释和流传,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后世的今天,人们遭遇到的一切悲欢离合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样本和解答。每一个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它、了解它、喜爱它。
(四)《左传》
孔子用“春秋笔法”作《春秋》经,,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委婉影射和隐瞒,但不是说谎。时移世易,后人读之多不能解其意。 《左传》就是对《春秋》史实的最好注解。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对于它跟更深刻的意义,我想皮希瑞在《经学历史》中的这段话说得最为通透:“说春秋者,须知春秋是孔子作,作是做成一书,不是钞录一过,又须知孔子所作者,是为万世作经,不是为一代作史,经史体例所以异者,史是据事直书,不立褒贬,是非自见,经是必借褒贬是非,以定制立法,为百王不易之常经,春秋是经,左氏是史”。《春秋左传》,经史合一,对中国文化之影响不必赘言。
(五)《礼记》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为士者必读之书。“礼”是中华文明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仪,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礼记》多数篇章是孔子高徒们的作品,有很高的概括性。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有识之士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礼记》内容能够吸引广大知识阶层,并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不容忽视的大政方针,也可以使我们知道在家庭、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世以至对待本职工作、处理同大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应该如何做。懂得了《礼记》的精髓,能让社会更和谐、让行为更文明、让每个人都活得更有尊严和品位。
(六)《四书章句集注》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穷毕生精力,为《论语》《孟子》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做注,把自己的思想灌注于《四书》之中。宋以前学人更重“五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问世后,其地位扶摇直上,列为钦定的教科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与“五经”具有了同等的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学发展的顶峰是理学,而理学的代表作就是这本《四书章句集注》。这本朱熹死不辍笔的心血凝聚,成为明清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精神食粮,时至今天,《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是历久弥新、千古不磨的光辉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