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在医学领域尚属前沿技术,尽管越来越受到行业关注,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了解渠道,导致使用这项技术的临床医生“屈指可数”。


【资料图】

今天,小学社就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类器官临床研究的病例分享!对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建议其尽早尝试类器官药敏检测,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尽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一直以来,伴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CRC)治疗方法较为有限且预后不良。尽管目前系统性化疗结合减瘤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或加压腹腔内气溶胶化疗(PIPAC)等疗法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使用奥沙利铂和丝裂霉素等传统的局部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急需开发更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

患者源性类器官技术(PDO)能够在三维空间中培养正常和癌症细胞,这些细胞可自组织形成多细胞结构,再现样本的某些特点,在药物测试和精准医学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全身和腹腔化疗的疗效,并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副作用。

本病例报道了一名45岁男性患有直肠腺癌伴肝脏、淋巴结和腹膜转移。患者接受全身化疗(FOLFOXIRI +贝伐单抗)后,通过患者源性类器官进行药敏试验改为基于丝裂霉素的个体化PIPAC治疗。药敏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和SN-38(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物)均表现出强的细胞毒性,而奥沙利铂的反应则较弱(见图1)。

图1

由图1可见,经过4天的干预,5-FU或SN-38处理的PDO的大小小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而奥沙利铂处理的PDO大小则没有明显变化。研究团队通过测量细胞存活率来评估药物的细胞毒性,显微镜下观察显示,5-FU和SN-38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IC50分别为9.6μM和0.015μM)。相反,对奥沙利铂的反应要低得多,无法确定IC50值。

这些数据表明,至少该临床样本已经对奥沙利铂耐药,而对伊立替康和5-FU仍然敏感,因此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单一或联合治疗的选择是可行的。尽管结肠瘘的发展阻止了该患者进一步的PIPAC,但患者仍按照临床实践标准和类器官药物筛选结果进行卡培他滨的维持治疗,最终不幸因恶性假性梗阻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研究的受试者已经接受了多个化疗周期的治疗,因此对于初治患者或接受较少周期的标准化疗的患者来说,如果在癌变过程的早期阶段就建立类器官培养,此时腹膜转移的数量较少,那么患者获益的机会明显更大。

综上所述,本病例研究支持使用PDO进行结直肠癌个性化治疗的可行性。在未来,肿瘤类器官技术将为癌症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基础,有助于缩短治疗的时间和成本,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同时也为医学工作者们研究新型治疗药物和探索其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临床医生来说,初治患者使用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无可厚非。但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和临床反应差异较大,类器官药物敏感性分析属于最新的精准治疗技术,及早进行检测有利于为患者争取时间。建议临床医生可以关注「类器官学社」,了解更多类器官相关资讯,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为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Prieto, Isabel et al. “Tailored chemotherapy for colorectal cancer peritoneal metastases based on a drug-screening platform in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 case report.”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vol. 14,1 (2023): 442-449. doi:10.21037/jgo-22-5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