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作者: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近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在日本长野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为5月召开的G7广岛峰会做准备,相关议题设置和各方言论可以视作广岛峰会的预演。
▲4月16日至18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在日本长野县举行。
从会议日程和发布的联合公报看,此次外长会体现出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七国面对国际变局极力渲染“团结”。日本外相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七国集团外长间的团结力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七国联合公报以“强烈的团结意识”(strong sense of unity)为主基调,阐释七国面对“国际体系面临巨大威胁”的一致立场。第二个特点是会议所涉及的议题十分庞杂。联合公报列出了“事关和平与安全”的24个议题,既包括乌克兰危机、印太安全、朝鲜、伊朗等传统地缘政治问题,也涉及G7 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经济安全、发展融资、粮食安全、网络与太空安全等广泛议题。此外,与外长会同步举行的G7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还就加速淘汰未采取减排措施的化石燃料使用达成一致。第三个特点是此次会议折射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所谓“基于法治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再次为七国所强调,联合公报还对诸多涉华议题表达所谓的“关切”,字里行间充斥着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反华遏华的险恶用心。
今年的G7外长会一面显示出西方发达国家极力寻求塑造国际变局的迫切心态,一面折射其愈发成为固步自封的“小圈子”,一步步转变为策动阵营对抗的地缘政治工具。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七国集团是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会晤和讨论政策的主要组织机制,长期以来对国际形势演变具有重要影响。现如今,顽固秉持意识形态偏见、意图四处出击影响国际变局的七国集团,已经愈发难以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号召力,其政策理念也越来越难以凝聚国际社会的共识。
▲3月29日至30日,美国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举办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
西方的政策号召力急剧萎缩。曾几何时,西方的政策议程主导着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西方大国的对外政策往往塑造着诸多其他国家的政策。作为本次外长会关注的头号议题,西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政策方式经过一年多时间却仍没有获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支持。超过2/3的国家反对追随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大多数国家并不认为欧洲安全问题自然就是世界其他国家应该关注的问题。2023年的《慕尼黑安全报告》承认“大部分国家反感西方统治”,“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认同多极化的后西方世界秩序”。从对西方政策的盲从,到现今西方政策应者寥寥,西方政策号召力萎缩已是客观现实。西方号召力的下降,既源于其实力的下降、理念的落伍,也折射了在百年变局的大背景之下广大国家追求自立和自主的显著倾向。
西方的价值观外交遭到普遍质疑。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遏制竞争对手,重拾价值观外交,不断强化所谓“民主对抗威权”的叙事,图谋裹挟非西方国家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将不同价值观人为对立的理念,认为“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相反,这些国家更加认同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政策主张。前不久,美国大张旗鼓举办了所谓第二届“领导人民主峰会”,本打算邀请120个国家的领导人参会,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遭到冷遇。其中还有众多国家虽然派员参加会议,但同时发表声明对峰会的最终“宣言”持保留态度。
表面团结的西方实则貌合神离。此次G7外长会召开前夕,美国国防部再爆“泄密门”,美国对西方盟国的窃密和监听行为遭到曝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韩国等国政府高层都在美国监听范围内。这对于乌克兰危机之后美国等国一再渲染的西方“大团结”不啻为一记重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讽刺:“美国从未如此尴尬”。同时,在一些重大的现实政策层面,西方内部的分歧也越发表现出来。G7外长会的联合公报宣称各方对华认知的一致性,但法国同时明确表示欧洲应在对华问题上有“战略自主”,德国也对对华“脱钩”一事表达担忧,并同步拓展对华经贸关系。可见,西方世界“阵营化”的同时,其实也伴随着西方内部的利益分散化和诉求多元化的不断增加,这也将是西方理念之衰的重要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