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移动聚焦5G创新发展,持续推动5G技术与标准演进,助力产业数字化新增长。近日,在202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5G建设与应用创新”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分享了中国移动在5G-Advanced(简称“5G-A”)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深耕新基建、新服务、新技术,助力数字经济腾飞。当前,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5G精品网络,可提供优质、泛在、安全、可定制的公网和专网连接服务;打造“连接+算力+能力”新服务,助力千行百业新发展;持续推动5G技术与标准演进,面向R17,中国移动稳步推进标准完结,加速RedCap等关键技术端到端成熟,面向R18,双链融合创新,中国移动明确3大方向10大技术,技术和产业攻关取得积极进展。

力争2023年底,实现RedCap端到端商用

历经四年打磨,我国5G发展由浅入深,网络建设全球领先,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累累硕果。接下来,业界将大力推动RedCap商用,实现5G“轻装上阵”。

丁海煜表示,针对电力、制造、视频监控等中高速物联场景5G终端成本高的痛点,引入RedCap技术,可有效降低终端成本。RedCap技术补全5G物联网技术体系,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大容量、优覆盖、低时延、强隔离和优适配七大优势。

“多措并举,加速RedCap成熟,中国移动力争在2023年底实现RedCap的端到端商用。”丁海煜讲道。他表示,中国移动正以技术攻关提升系统性能、完善标准,以技术试验和产品自研促进产业成熟,以编队作战凝聚产业资源、形成合力,以标杆案例形成示范、拓展应用场景,加速RedCap端到端产业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国移动发布了《RedCap技术产业白皮书(2023年版)》,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还在多行业、多场景实现RedCap首商用试点,如国网杭州电力秒级负控场景、湖北荆州美的5G全连接工厂物流AGV场景等。

面向R18,四大重点技术领航产业数字化

会上,针对R18阶段,丁海煜围绕产业数字化重点介绍了中国移动在5G智简网络、内生确定、通感一体和新型无源物联网这4个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5G智简网络方面,面对行业客户对5G行业网存在的能力定制、成本可控、部署敏捷、使用简便四大需求,中国移动基于统一、弹性、按需、融合理念打造了智简行业网,一方面云网业一体集中化部署,另一方面终端、网络、业务跨层、跨域融合简化,提供高性价比的“连接+算力+能力”一体化新型信息服务。

提及5G智简网络的进展,丁海煜表示,中国移动推出的5G工业云基站一体化集成IT、OT应用,已经在多个场景落地,降本增效效果明显。此外,中国移动还联合产业发布5G工业融合组网架构倡议,加速CT协议与IT/OT协议深度融合。

在内生确定方面,中国移动面向行业高确定性需求,实施“优规划+强保障+快恢复”三步走策略,一方面持续增强低时延高可靠等5G空口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网业协同优化整体性能,打造5G深入工业控制等核心环节敲门砖。

“目前在内生确定实践方面,中国移动在确定性时延保障和快速恢复上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丁海煜介绍道,通过智能网业协同,可有效降低时延抖动,并通过异常时延定位定界方案有效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在通感一体方面,中国移动面向泛在的感知需求,通过通信和感知技术一体化设计,构建低成本、性能优、无缝泛在的全域感知新能力,助力车联网、无人机监管等丰富业务,催生一网多能新业态。

在相关实践方面,中国移动正同时在高频和中频两个频段推进通感一体的发展。丁海煜表示:“我们认为高频和中频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已联合产业推出了相应的原型机,且在车联网和无人机等相应场景开展了验证。目前高中频样机均可实现1KM探测距离以及亚米级的感知精度。不仅如此,我们还完成了业界首个5G无线通感算一体车联网架构验证,性能、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

在新型无源物联网方面,中国移动针对传统RFID通信距离短、无法组网和定位等问题,通过收发分离和蜂窝融合等打造新型无源物联网,丰富物联网体系,拓展仓储、物流、零售等千亿级低成本、零功耗连接市场。

据丁海煜介绍,当前,中国移动研发组网式eIoT无源物联系统,具备连续组网覆盖、自动化盘点、出入库、低成本米级定位等四大能力,已在中国移动信息港、广州、佛山等多地试点。同时蜂窝式无源物联系统也持续突破,覆盖距离业界首次突破200米。

5G发展非一时之力一己之功,需集产业合力久久为功。最后,丁海煜诚邀产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参与中国移动协同创新基地建设,共同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动5G-A成熟商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