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平素的大量练习只不过是一种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一定是平素训练了啥内容就可以照本宣科的临场发挥。


(资料图)

也就是说,平素的训练是为了开悟,并非为了更充实棋手的“题库”抑或“错题集”。

而且这些训练也并非为了极致拓展棋手的视野,也就是不追求每次都必须看破棋路到穷尽,只要能够看出未来几步之内究竟能不能构建出来一定的攻防体系即可。

通过平素的大量训练,绝大多数的棋手都能做到“谋定而后动”,也就是建立不起未来数步之内的攻防体系的话就不会在当前轻易选择那样去走棋。

譬如下象棋,一般来说只需要每走一步之前看出未来三步之内的攻防体系就可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满足实战,只不过甭管能够看出未来几步也都是一个逆向推演的过程。

往者顺之,来者逆之,说的其实就这原理。

于是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过来理解就完了——万物法三、三法二、二法一、一法道,最后是“有即无、无即有”来作为你的念头。

上图为《适情雅趣》当中的一课“板筑隐贤”,也是这部象棋著作的一个分水岭,之前的课程皆是训练基础连杀。(只需要一鼓作气赢下即可)

但凡有一丢丢棋力的人都能看出,当前这一课显然不可能直接进行连杀,必须稍微布局一步。

关键就在于这一步该咋走?抑或说该走哪枚棋子?这就必须逆向推演了。

这里存在着两条思路——要么进攻,要么防守。

这一课当然是不能援引防守思路的,也很明显不是这一课的主旨,所以只需要考虑如何进攻就完了。

可以看到最优解的进攻途径就是把红方右翼的马运动起来,要么试图卧槽,要么试图挂角。

倘若走成“卧槽马”就需要在当前盘面之下先走马三进一,倘若走成“挂角马”就需要在当前盘面之下先走马三进二,这就涉及到了究竟卧槽还是挂角更具可持续进攻性了。

仅凭直觉的话,既然红方的中炮可以成功的立住并存在着“天地炮”的预期架构,那么按说走成“挂角马”应该更好一些。

其实正解恰恰相反,也就是走成“卧槽马”才对,所以这就需要棋手预先通过逆向推演来寻找首步咯。

仅就这一课而言,逆向推演也并非完全不存在简算法则——黑方底士原位上的那匹马就是最大的变数。

红方倘若奔着“挂角马”去走,黑方底士原位的马就派上用场了,从而最终导致红方中炮配合挂角马的进攻思路彻底流产。

具体推演过程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摆棋研究,我只就题论题的给出相关启示即可。

这是《适情雅趣》的另一课“宽一步胜”,相比“板筑隐贤”而言,这一课在直觉上选择出来最优解的概率更高。

因为红方车七进三就是绝对的先手,至少黑方只能暂且被动应对,甚至接下来的车七退一、炮九平三以及马三进四几乎都成了必走的定式。

但是然后呢?我是说,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绝杀么?

貌似还是有一丢丢的误差,就问第一次看到这个盘面的观众,你们能够看出来误差究竟在哪儿么?

不卖关子,揭晓答案——黑方停在1路的边象就是正在埋伏着的奇兵。

恰如“板筑隐贤”当中的可以作为简算法则的那匹马!

倘若红方一时不察,按照既定的进攻步路去走,迟早要卡在黑方1路的边象之上。

然而黑方这边但凡腾出空来,也是只需两步即可形成绝杀,仅凭直觉甚至还非常容易被误视为黑方两步之内绝杀不到。

于是红黑双方就必须“赛跑”,就看谁究竟能够先一步形成绝杀,关键是黑方在被动防守过程中也暗伏着彻底瓦解红方攻势的棋路。

红方不仅要“赛跑”,更要避免自己的攻势因为被突然卡住而彻底瓦解,是不是一下子就太难了?

所以这一课才名叫“宽一步胜”——宽的是自己,颇有回头是岸的意味。

具体破解过程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自行摆棋研究,我只就题论题的给出相关启示即可。

再看一课“深入远岛”,这个盘面其实就更直观了——红车运动到右翼“蹩马腿”然后导致黑方“有象无飞”也属于比较常见的杀法。

关键就在于红车几步运动到位!

不难发现,红方首步可以先通过八路马的掩护用车叫杀(车六进四),然后趁着黑将躲避的空隙直接走出车六平一。

所以,最优解=简算法则,恰如简算对方哪枚棋子才是变数。

同时还可以根据以上三个案例进一步的发现,有些棋路是能够被算尽的,有些棋路却是根本就算不尽。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道”在“生一”之前即是处于有无尚不确定的状态。

你走出某一步棋之后,倘若这步棋后面的步路本就是可以被算尽的,这样的棋就叫做定式。

反之,倘若对手走出了某一步棋而后面的步路却根本无法被算尽,这就如同开局之前一步都未走的那般态势。(只不过非初始盘面罢了)象棋是非常讲究“先后手”的,包括开局规定的“红先黑后”,也是妥妥的让双方相差了一步之遥。

现如今正式比赛当中施行的“和棋黑胜”就是对此进行补偿,毕竟客观上总要有一方先走棋才行,倘若双方水平旗鼓相当的话或许导致胜平负的比赛结果的本质原因就需要回溯到这开局首步的先后之间。

另外,双方兵力差距也可以折算为“先后手”的概念,兵力部署的相对方位上的利弊差距也可以如此进行代换。

譬如以上举例的三个盘面当中,红方尚存的有生兵力明显劣于黑方,只不过在兵力部署的相对方位上又占据着一定的优势。

代换折算成先后手,再加上又是红方先走棋,这大概相当于红方在完全均势的前提下已经比黑方多走了两步。

可以做一个试验:开局无底线让三先(能够最快取胜的那种),受让的一方就可以达成被算尽的赢棋定式了。

上图就是红方受让三先的盘面,炮二平五、炮五进四、炮八进二,黑方即便再奋力抵抗也注定改变不了输棋的结局。

倘若代换成红方让一侧的车马炮,大概就能折算为黑方至少占了两先,不失误的话也可以注定赢棋。

但是像正常的初始开局,红先黑后差出来的那一步,但凡一直保持住了不再扩大抑或逆转的话就几乎决定不了输赢。(大概率弈和)所以,正常的对弈过程其实就是在拼“究竟几先”,故意让棋只不过是把正常对弈过程当中拼的“究竟几先”变述为了最便利于直观理解的方式。

占三先注定对手防不住(定式),占两先除非自己出现失误抑或尚存小概率被追平的可能性(准定式),占一先如同没占也非常容易被逆转(算不尽)。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为啥“人类棋手与AI不属于同一维度上的弈者”的本质原因Al从不失误也算的尽一切定式与准定式,所以Al占两先就相当于占三先。

然而人类无论算度能力强弱,却始终都拗不过直觉化审局,接受训练也无非是力求让直觉更为贴合可算尽抑或能够更清醒的区分非算尽而已。

人类力求不靠直觉下棋,就注定无法进行短时间推演,甚至还需要无限时间的推演。

所以,正式比赛分为了慢棋、快棋甚至是超快棋,也就是说越短时间推演出来的棋路其实越不严谨。

只不过大家还可以根据“简算法则”让对弈过程变得“落子如飞”,从而实现大概率上的短时间最优解的推演(最大化避免失误),人类棋手接受训练的真正意义也在于此。

有了简算法则,就不需要再强行记住那么多的基本模型了,更不需要再用到排除法也犯不着追求更远的棋力视野。

也就是所谓的开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