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资料图)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高校调整专业名称时,如调整为专业目录专业(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按备案程序办理;如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或新专业,按审批程序办理。被调整的专业按撤销专业处理。撤销专业需由高校主管部门报教育部备案。
■数据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6.6万个,较2012年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2020年—2022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分别为2046个、1773个、1641个,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518个、804个、925个。
专业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成效。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含15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21种、26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62个。
据悉,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变化 增加21种新专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用工需求出现的新变化,不少高校都会对大学专业适时进行调整。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被不断设立,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则被淘汰。
今年4月初,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此次专业调整应该是依据上述方案要求作出的。客观上来说,方案的提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招生问题,一个是就业问题,尽可能让高校专业设计跟就业及产业需求一致。
据了解,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从学科门类看,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074个;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503个,占比超过50%。本科专业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2年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共21种,包括金融审计、国际法、司法鉴定学、工会学、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数字人文、资源化学、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科学、生物统计学、生物材料、电动载运工程、飞行器运维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未来机器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航空安防管理、无障碍管理。
在此次新增专业中,设立学校最多的为生物统计学专业,院校包括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海南医学院。
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字经济专业最为热门,有77所高校新增了这个专业。其次是人工智能专业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增设的高校数量分别为59所和39所。
为支持高校积极探索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交叉工程专业类,由东南大学设立的未来机器人专业即是“交叉工程类”下的首个专业。截至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
亮点 更贴合发展需要
来自就业市场需求端的变化,正在倒逼高等教育持续调整。教育部要求,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高校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还要重视质量、优化结构,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早些年教育界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大学专业开得越多越广,对招生和学校实力越有裨益,事实并非如此。”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认为,专业太多、师资过于分散,反而导致一些高校无法形成自身特色。相比一哄而上开设新专业,高校更需瞄准“优、特、需”三个方面,更加敏锐、主动且负责地动态调整专业。
实际上,此次调整很多新专业都是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及社会需求所设立的,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新设立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无障碍管理专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设立的工会学,中国民航大学新设立的飞行器运维工程、航空安防管理专业,东南大学新设立的未来机器人专业,中华女子学院新设立的家庭教育专业,广西警察学院新设立的司法鉴定学专业,塔里木大学新增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备案的本科专业中,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专业数量增多。例如,北京科技大学新增智能建造、智能采矿工程等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仿生科学与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等专业。这反映出高校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新技术领域人才培养。
“高校新增专业的理由大致有二,一是符合发展趋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是推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重要呼应。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新增备案专业数量分别为2046个、1773个、1641个,撤销专业数量分别为518个、804个、925个。
建议 理性选择热门专业
在网络平台上,不少在读学生很关心专业撤销是否会影响未来发展。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昌来表示,本科专业调整对学生升学、就业的影响有限。
“一来,本科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并非一一对应,本科专业面临合并或撤销等,其所属的学科门类依然存在,有考研计划的学生仍可报考同一门类下相近专业研究生。二来,即使有学校撤销了某一专业,并不代表这个专业甚至学科就不具备生命力了,考生需辩证看待。”陈昌来说。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新专业?熊丙奇认为,学生选择新专业,需要多一分理性少一些盲从。很多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专业的“冷”与“热”并片面地认为,开设学校多、招生规模大的专业就是“热门”。
熊丙奇表示,理性选择“热门”需要考虑至少三方面因素。一是本人的个性、兴趣。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就属于自己的“热门”。二是真实的社会需求。真正的热门专业是人才培养供给少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因此冷热门很容易“翻转”。三是高校的办学特色。同一类专业在不同学校中,会因是否具有办学特色而冷热不同。
当下,离2023年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志愿填报的脚步越来越近。如何确保新增专业的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是不少师生关心的问题。中南大学副校长何军认为,要充分做好新增专业宣传推介工作,突出展现新专业的实力基础与发展前景。
“我们应当通过重点宣传,让学生尽早了解学什么、做什么,从而消除对于新增专业未知的顾虑,树立起专业信心。”何军说。
那么,新增专业是否能被视为热门专业,被撤销的本科专业还值得报考吗?业内专家表示,专业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需求不断更新与动态调整的,各个学校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调整的,被调整较多的专业不一定就不好,那些有较好学科基础和条件的学校一样可以把一些传统专业办出质量与水平。因此,考生报考专业主要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及未来发展。
延伸阅读
一季度人才市场亮点多
2023年一季度,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的第一个春招季。放眼2023年的招聘市场,企业招聘形势如何,有哪些亮点?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招聘量前十的行业依然以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教育/培训/院校两大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在全国占比均有提升,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5.9%、3.4%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6.8%、3.5%。
从就业景气度看,2023年一季度,CIER指数(就业景气指数)前十的行业依然以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体育/休闲等行业为主。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新进入TOP10,CIER指数为1.70。伴随影视、文化等各类消费的强势复苏,媒体/出版/影视/文化传播行业得以恢复。今年3月,该行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达到15.4%,岗位需求快速上涨,人才缺口扩大。
从行业看,线下消费行业的招聘恢复速度最快。3月,零售/批发、旅游/度假、交通/运输行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位居前三,分别为20.6%、20.2%、16.6%。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行业的增速也达到
13.3%,进入前十。经济活跃度提高,旅游出行、人流物流、美容保健等更为频繁,线下消费和服务类行业恢复明显,带动相关产业市场需求提升,招聘职位数随之有较快增长。
此外,广告/会展/公关行业3月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为16%。会展、公关活动等线下商业活动纷纷落地,商业服务迎来蓬勃生机,带动相关领域的招聘需求增长。
从职业看,招聘趋势与行业基本一致,线下消费类岗位3月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较高。其中,旅游服务、客货运司机/乘务的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分别达到了37.4%、30.3%,排名各职业前两位。健康/美容、运动健身等线下消费和服务类岗位均进入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TOP20。此外,会展会务、影视制作等商业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岗位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速也较快,分别是22.6%、15.9%。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品牌推广、商务拓展等业务拓展类岗位也进入环比增速前20,3月招聘职位数分别环比增长15.7%、14.5%。可见,在经济形势趋好的大环境下,许多企业也有拓展业务的规划,使相关职业招聘需求快速增长。(记者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