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CWW)11月1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深圳举办的“2022中国5G发展大会”上发布《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5G应用广度明显提升,5G应用发展处在规模复制关键期,其中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信息消费、公共安全、智慧园区、文化旅游领域的参赛项目(第五届“绽放杯”)数量位居前六位。我国5G应用在部分行业已经开始复制推广,今年已实现“商业落地”和“解决方案可复制”的项目数量占比超过56%,有近4000个项目实现“解决方案可复制”,相比去年增长了113%。

分析其中原因不难发现有三点:一是国家政策利好,国家相继发布了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如2021年,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推进5G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和创新发展。二是数字技术驱动,5G依靠“技术束”,加速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三是转型需求释放,随着数字时代到,来迫切需要以数字化转型来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成为大中小微企业的共识。

当然也要看到,5G应用规模化发展依然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鼓励支持,需要政策、资金、人才、数据等多要素保障形成协同合力。从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数据来看,参赛项目的申报主体依然以基础电信企业为主,占比达到61%,基础电信企业仍然是推动5G应用发展的主力军,解决方案提供商参赛项目占比为25%,虽较上年有所提升,但差距尚远,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聚焦5G应用合作与开放共享,全国超过22个省市建立了30家5G产业联盟/促进会/联合会,在推动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超融合的5G生态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受到地域限制、行业壁垒等影响,难以形成信息互通、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全国统一5G应用大市场。

5G应用规模化发展需要充分整合各省市区5G产业联盟方方面面的资源,尽快消除政府热、企业冷、运营商热的“两头热中间冷”的尴尬局面。前期的“建”投资巨大,当下的“用”有待规模化,我们正处于由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型过渡的关键期,亦处于5G应用规模复制发展、消化前期投资成本的关键期。工信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适度超前,建用互促”的原则,持续推进5G商用部署和规模化应用。5G应用规模复制发展是推动5G及其“技术束”在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中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数字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赢,是一个持续扩大应用规模、提高应用价值、降低应用成本、优化应用环境的发展过程。

因此,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要加快培育和壮大5G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切实为供需对接提供桥梁和载体,加快有较大潜力和迫切需求的行业(如港口、矿山、食品、医药等)应用复制,研究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推动5G应用项目由数量(规模化)向质量(价值化)转变,由局部信息化向整体数字化转变,全面提升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着力打通5G应用规模复制的痛点断点堵点,着力消除企业不确定性疑惑和资金成本压力,着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等难题,全面提升大中小微各类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5G应用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