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禾苗、麦浪,青绿、金黄……在河南省广袤的田野上放眼眺望,中原大地正蓬勃葳蕤且多姿多彩地展示着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魅力。

5G商用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常庄镇,中国移动充分发挥信息通信行业技术优势,为这里的2万亩高标准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自此,从打药、施肥、灌溉,到气象、植保、苗情等方方面面的事务,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可轻松操作。在中国移动“5G+智慧农业”场景运用下,集中连片、节水高效、技术集成、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被打造而成,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现代农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资料图片)

自动伸缩喷灌器正在执行灌溉任务并获取实时灌溉数据

5G智能灌溉 农田节能又高产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河南省常庄镇大兴村的5G高标准农田里,让农民省心省力的智能灌溉喷头正在整齐划一地对田地进行浇灌。浇灌作业结束后,农民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自动伸缩式灌溉喷头便被拉回到田地地下,地表不留一点痕迹,完全不影响正常的农耕机械作业。

大兴村的高标准农田边,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时刻利用AI技术识别、分析、自动筛选灾害因素,提前对病虫害、气象灾害进行预警,指导农作物健康成长

这样的高效智慧作业离不开中国移动为其打造的云智能物联网水肥一体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由“云智能物联网灌溉终端”“智能水肥一体机”及机井首部过滤设施组成。而这些“组件”让管理人员在5G网络支撑下,可根据种植需求对灌溉用水的启停、水电计量、数据监测、水泵故障预警进行统一操作。这种智能灌溉起到的良好效果在于,其可以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的目标,真正实现“按需分配”,实现作物种植提质增效。

通过5G专网,管理人员就可远程控制水肥一体机

据统计,相较传统灌溉方式,智能灌溉系统预计每年可为当地节约水资源40%以上。今年,当地在这一灌溉系统的作用下,实现了每亩小麦增收300斤的预期目标。

5G智慧农业管理 万亩“粮田”变“良田”

“慧”种地,“云”管理,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常庄镇建设的5G+智慧农业云平台控制室里,电子屏占据了整面墙。屏幕上,农田地理信息、智能灌溉控制、农业植保和气象监测、环境灾情预警等高标准农田信息一目了然,乡村两级管理中心和农户手机客户端均可获得相关数据。

5G+智慧农业云平台将采集的信息传输至数据系统,在线展示、分析,为管理者决策、应急预警、灾害预防等提供数据支撑

在这一系统的智能管控下,当地农民种植小麦全程实现了智能化、机械化操作,一个人管几百亩粮田不再是“天方夜谭”。平台农业植保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农作物在农业植保领域的虫情、病情提供预警,对发生的情况进行监测,为虫害、病害治理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农民还能够利用系统远程咨询专家。

通过5G网络对农业生产环境气象和土壤墒情的进行综合数据监测

有了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移动5G网络,农民从过去“靠经验种田”,变成了“用数据作业”,和高科技达成了亲密联结。5G+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精准农业生产管理,不仅极大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更为农民带来了“智慧农场”的全新体验。

5G可视可溯源 农业更安全 消费者更安心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全民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如何让农业成产过程更透明?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

中国移动通过在河南省常庄镇搭建起5G可视农业应用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等,让从这里输出的粮食更有信任保障。据了解,5G可视农业应用系统可以通过5G监控设备获取实时画面,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全程记录监控,为农业生产品种改良、新品种实验、多品种对比、作物生长阶段性对比等需求提供远程监测。平台还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设定监测画面的记录期,做到植物生长全过程监测,资料最长可保存10年,为农业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当地还将5G+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了农产品溯源上,打造了“从农田到消费者”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农产品建立“一批一码”,将每批农产品的产品信息、产地信息、种植、采收、质检等记录信息,生成唯一可追溯的条码信息。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条形码,就能清晰地了解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到流通全过程可溯源的记录信息,实现了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让群众放心食用。

良田配良技,增产又增效。5G实现技术“下地”,让传统农务变得简便高效。大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了遂平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该项目还荣获了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乡村振兴专题赛一等奖,并进入5G绽放杯全国决赛。

接下来,中国移动将持续聚焦河南当地农业实际应用场景及生产痛点,细化5G+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促进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确保充实粮仓、富裕农民,在新征程上谱写农业现代化发展新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