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11月16日迎来的第3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并为此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线下活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活动上回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一路的发展历程,并且还详细解读了目前以及未来比亚迪集团旗下python新能源车的各品牌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策略,为我们透露了非常多的信息。

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比亚迪完成了量的积累


(相关资料图)

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从0到100万辆,比亚迪用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辆,比亚迪用了1年,而从200万到第300万辆,比亚迪仅仅用了半年。

2021年5月19日,比亚迪举行了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当时第100万辆新能源车正是交付给何猷君的汉EV。而仅仅过了一年时间,2022年5月,比亚迪的第2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但当时比亚迪被没有举办庆祝活动。而到了11月16日,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比亚迪就迎来了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这次的车主是中国女足运动员、亚洲足球小姐王霜。

根据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份新能源车的销售为21.78万辆,同比增长168.78%,连续第二个月的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今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39.79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33.92%。从乘联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就算放眼整个国内汽车市场,比亚迪今年前10个月的累计销量也高居第二位,仅次于一汽大众。

除了国内,比亚迪今年也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数据显示比亚迪10月份乘用车出口量为9529辆,环比增长23.2%,其中首批出口的元家族车型两个月累计出口量达到了13498辆。

目前比亚迪的海外销售业务已经涵盖包括挪威、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印度、巴西在内python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面推进多品牌策略 比亚迪2023年要完成质的飞跃

在销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比亚迪也在积极丰富自己的车型涵盖并开拓全新品牌。根据王传福在活动上的介绍,未来比亚迪将打造包括比亚迪王朝、比亚迪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以及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在内的多品牌策略。

目前比亚迪品牌拥有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其中王朝系列主打国潮UCBopeG文化和豪华体验,海洋系列主打海洋文化和年轻运动。

目前王朝系列序列覆盖秦、汉、唐、宋、元五大车系,其中汉和唐两大家族今年都完成了重要升级。混动方面汉、唐升级到了最新的DM-p,纯电方面汉今年推出了创世版和千山翠限量版,唐今年推出了2022款EV车型。元家族今年推出了纯电车型元PLUS,上市之后迅速占据了15万元左右纯电动车市场,目前月销基本稳定在2万辆左右,订单已经排到了几个月之后。

秦和宋两个家族今年都没有进行重大升级,但是目前根据业内人士的消息,明年秦、宋的纯电车型都将升级到比亚迪的E3.0平台。比亚迪秦PLUS 10月销量为32195辆,连续四个月月销破3万;宋家族10月份销量56138辆。目前秦、宋家族是15-20万元左右市场的主销车型,但是还在php用比亚迪的老平台,明年进行升级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比亚迪海洋系列目前拥有两个产品系列,分别是EV纯电的海洋生物系列和DM混动的军舰系列。海洋系列的车型海豚、海豹和驱逐舰05都是最近一年多以内才上市的新车型,并且也都搭载了比亚迪的E3.0平台,明年大概率不会进行重大升级。此外根据目前的消息,明年海洋系列至少会推出4款重磅车型,分别是海鸥、海狮、护卫舰07、驱逐舰07。

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品牌是目前比亚迪旗下的高端品牌,被定义为智慧、安全、新豪华。腾势今年推出了首款大型高端MPV腾势D9,上市以来订单已经超过3万辆。未来三年内,腾势还将陆续发布多款豪华新能源车型,而腾势的第二款车型UXE相信很快就将与消费者见面。

除了比亚迪品牌和腾势品牌,比亚迪还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推出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价格区间预计在80万元至150万元左右。王传福在这次300万台下线活动上透露,将有顶级核心技术的黑科技率先应用到仰望品牌,不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露出,希望能给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外,比亚迪还将在明天推出一个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王传福表示这个全新品牌是源于比亚迪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用php户消费趋势的深刻的洞察。对于这个个性化新品牌,应该是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目前普遍猜测应该是硬派越野车和皮卡。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车企涉及到了纯电皮卡领域,比如吉利旗下的雷达品牌在11月9日发布了首款纯电平台皮卡雷达RD6。

结语

2022年,比亚迪完成了量的积累。无论是第3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还是前10个月累计销量接近140万辆,比亚迪或者说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真正收到了市场的认可。

2023年,比亚迪将实现质的飞跃。王传福表示未来比亚迪将形成比亚迪(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