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20230235号提案答复的函》。根据复函,2022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
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获得融资支持89.09亿元
【资料图】
广东是如何摘下这颗“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2020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技术水平,突破瓶颈制约,提升国产化率。
政策持续推动之下,广东着重做大做强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广东省机器人产业自主品牌,围绕研发制造、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系统集成服务,共遴选认定5批86家省级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其中机器人骨干企业46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强政银企合作,截至2023年5月,推动8家金融机构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累计573家(次)企业获得融资支持89.09亿元。
三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自2021年广东省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遴选两批八大领域共395家合作伙伴单位,围绕机器人产业集群迫切需求,开展智能制造生态合作需求对接、政策宣贯、技术研讨等专场活动。
产业应用: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34个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2022年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广东省有17家企业共19个场景入选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全省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16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场景34个。
产业结构方面,广东省在生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机械加工、电子设计、工艺装配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与应用相对成熟。在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与成品研制方面,拥有汇川技术、瑞松科技等自主品牌企业,具备一定的国产化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并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同时,建立以广州、深圳为产业核心城市,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产业重要制造城市的产业布局,凭借区域内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重点围绕系统集成领域展开布局,充分发挥在流通渠道与价格方面的优势,为机器人应用企业实施灵活多样的定制化服务。
重大专项:有力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启动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重大专项,共立39个项目,拟投入省拨财政资金共计42300万元,吸引社会配套资本共计113150万元。专项实施以来取得良好成效,有力推动广东省高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战略的高质量实施。
——突破了一批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如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多机协同、远程运维和智能诊断、数字孪生、制造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等核心技术。
——攻克了一批高性能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机、行星摆线减速器(RV)、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直线伺服系统、驱控一体控制系统。
——研发了一批高端装备产品,如移动操作一体化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系统、下肢骨折精准复位手术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五轴精密小龙门数控加工中心、搅拌摩擦焊接装备、全直驱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智能型五轴精密小龙门数控加工中心。
人才培育:立项建设机器人相关高水平专业群6个
产业要发展,人才队伍要和产业一体壮大。
集中政策资源培育产业人才,广东省出台产业技能根基工程、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等政策措施,引导优质企业创建“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组织,打造产业集群高技能“新工匠”队伍;工信、发改、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11个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和两批1200余家企业试点培育,鼓励企业联合省内重点高校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
在加强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上,强化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相关专业建设,建设省级一流专业28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3个;建设省级一流课程7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同时,依托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立项建设机器人工程特色专业1个,机器人产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机器人应用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2项。加强省级高水平专业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同类专业发展,立项建设机器人相关高水平专业群6个,立项建设6个智能机器人相关省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
广东还积极组织开展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申报工作,设立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项。鼓励相关高校申报国家和省智能机器人相关重大科研课题,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近300项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
“明珠”光彩初绽,培育更需再下功夫。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落实,持续攻关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智能互联工厂、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