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急”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贯穿于应急管理全过程,充分发挥资源信息整合优势,提升应急管理效率,是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2022年,中央接连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应急管理标准化发展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强调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深化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为我国应急管理智慧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起我国陆续开展“智慧应急”试点建设,经过全国各地区的创新探索,已有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黑龙江、山东、浙江、陕西、河北、云南等多个建设标杆,未来也将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本文通过对四个标杆特色建设模式开展分析,探寻运营商在其中的机会点和切入路径。


【资料图】

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急管理信息化是当今应急管理发展的必然路径,贯穿于监测预警信息体系构建,跨部门信息协调共享,灾害信息获取、汇聚和分析,信息传递、发布等环节,能有效发挥资源信息整合优势,提高应急管理效率。国家应急管理部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开展应急管理工作,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国家统筹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建设,并进一步夯实大数据基础,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等,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顶层框架。但因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各省目前仍处于信息化初级阶段,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应急事件预测、处理、决策等信息化水平不足

我国灾害种类复杂,在灾情监测方面,数据采集不足、处理能力落后、未形成完整的监测预警网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监测基础设施和网络都较为薄弱。在应急决策上,尚未形成数据决策的理念,大数据等支撑手段不足,各地分割管理,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无法让海量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提取、筛选、分析和研判,导致信息化的预测和决策水平低下。

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数据资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需要各单位和各部门紧密协同和信息共享。但在现实情况下,各单位各部门都拥有自己的业务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且各系统标准、技术手段模式不一,数据资源缺乏建设标准和规范依据。业务系统上缺乏系统化对接,难以实现功能上的相互协同及信息上互连互通,无法有效为应急大脑提供完备的信息输入。

“智慧应急”标杆建设模式分析

河北:以大数据信息化探索“智慧应急”新路径

河北省依据数据融合、通信融合、功能融合的设计思想在顶层建设应急管理一张图,一级开发多级使用,实现全省资源汇聚、集成通讯调度、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战一张图(如图1所示),加以46个应用系统,共同组成了综合应用平台,全面覆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核心业务。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累计沉淀数据资产4.9余亿条,并持续对外发布接口服务、数据服务和文件服务,初步为上层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在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方面,自2020年以来,河北接入4727个铁塔视频探头,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了对83%以上森林草原防火区火情的自动监测,及时处置火情4000余次;强化数据汇聚共享,注重信息资源的上下贯通、统筹协调,打通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壁垒,汇聚业务全流程数据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山东:建强基础设施,赋能安全生产

山东省应急指挥网的系统纵向贯通应急管理部和市县应急指挥中心,横向连接主要涉灾涉险部门,为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提供可靠信道保障,建设省级移动指挥平台,包括1个大型指挥移动指挥平台、1辆中型指挥车、6辆小型指挥车、1辆应急保障车、1辆物资保障车、各级装备通信指挥车37辆,与省级移动指挥平台共同组建移动指挥骨干网,“固移结合、前后联动”模式保障极端条件下通信畅通。山东省是工业大省,提升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是山东省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山东对全省重大危险源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测,通过建设危化品监测预警系统,完成全省1190家重大危险源企业、784个装卸栈台、4210个重大危险源的感知数据和报警信息接入。建设非煤矿山监测预警系统,对重点企业开展监测预警改造,利用600余个铁塔高点监控点,实现了对部分化工园区、危化品、非煤矿山等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覆盖,推动铁塔高点与企业视频形成“高低联动”监控监测新模式。

黑龙江:立法打通数据共享难点堵点,系统规划应急管理体系

为促进全省信息资源共享,黑龙江省制定《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信息共享管理细则》、《应急管理数据治理技术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应急业务应用和数据资源共享提供数据资源清单。对于一些关键数据获取难的问题,采用“要”、“买”、“采”等手段,丰富数据种类,解决数据内容、缺失字段等问题。目前数据治理系统中已汇聚了51个单位、160余亿条数据,并且达到常态化更新。在应急管理系统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设计,建成覆盖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监管执法、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5个业务领域共24个系统,打破传统“烟囱式”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实现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统一认证、统一授权的“一站式”访问。特别在监测预警系统上,改变了原来只能进行单一灾种监测的被动局面,接入气象、水利、林草、地震、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向综合监测转变。

陕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为根本,构建应急“智慧大脑”

陕西省根据实战需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省卫星通信网,租用亚7卫星,为地质灾害重点乡镇配备卫星电话7746台,组建370MHz无线窄带网,具备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的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覆盖全省市县的应急指挥信息专网,进行了IPV6升级改造,与应急管理部和各市县实现了四级互联互通。同时,建成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利用应急移动平台和窄带无线通信可直接连线突发事件现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建设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如图2所示),实行信息集中存储、统一管理,汇聚应急管理部、各有关厅局等近百个业务系统数据,包括530万多家企业基础信息,各类数据6.18亿条,接入危化、尾矿库、道路交通等视频监控21000多路,为大数据应用与辅助决策打下了良好基础。建成陕西省应急管理“一张图”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应急专题数据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展示与分析,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从公开资料整理发现,除以上几省,其他试点省份尽管各地基础条件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但都是从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建设统一应急管理平台和应急大数据平台、创新应急管理应用等方面发力(如图3所示),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协同,提升应急智慧化水平,这为运营商切入智慧应急管理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应急试点省关注领域

运营商赋能应急管理智慧化建设路径探讨

充分发挥运营商天地一体通信网络资源优势,完善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通信保障

通信网络是应急工作中信息获取、指挥链建立、现场事态同步、指令发布等环节的基础保障。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通信网络资源优势,提供有线和无线结合、固定和移动互补、天地一体完善的全灾种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加强无线网络和卫星网络建设,实现视频会议系统、手机、固话、卫星电话、移动指挥车、手持单兵等多种通信终端确保在“三断”“五断”情况下可保持应急通信通畅。

通过运营商良好的客情关系,协同产业伙伴提供顶层设计咨询服务

从国家试点成功案例的经验来看,省级统筹规划、建设、实施应急管理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能有效实现统一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分析决策。运营商拥有良好的客情关系及业务基础,可协同产业合作伙伴,从省级应急管理切入,统筹本地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提供省、市、县三级应级管理体系建设咨询规划,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具有本省特点的应急管理体系,并提供个性化特色应急管理产品与服务。

有限开放运营商地理空间、实时定位、码号等数据资源,为科学决策、信息发布、舆情管理等提供数据能力

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智慧应急的核心,运营商应可以现有应急智慧支撑平台为核心,加强产业合作,通过定制卫星通信设备、无人机等通讯设备,引入应急类业务应用层合作伙伴,打造“城市大脑”等综合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开放运营商在地理空间、实时定位、码号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为应急管理的科学决策、预警信息发布和舆情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能力。

以安全生产为切入点,以5G、AI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助力化工、矿山等行业提升安全预警能力

安全生产一直是应急管理部重点关注领域,危险化学品、化工园区、矿山、燃气等行业领域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借鉴标杆省的应急创新应用,运营商可根据行业特点在重点行业安全生产领域,通过5G+机器人、5G+视觉识别等手段对化工、矿山等企业中的设备状态、气体浓度、地下深层工作综合环境、生产现场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生产活动全方位智能化高精度识别、自定义报警和区域监控,提高危险环境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灾害事故监测感知预警能力。

此外,运营商还可开发应急场景下的创新应用,如与铁塔公司合作通过大数据等手段掌握实时受灾人数,支撑灾情核查评估等工作;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实现森林草原防火自动监测;开发“应急速达码”等解决应急现场工作人员身份验证等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