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CWW)新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9月8日,在2022中国国际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表示,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使能资源,正深度赋能中国制造的数字化、机器人的多样化和医疗设备的智能化。

新一轮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之后的智能化、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在人口红利、流量红利过去之后,价值和智能的红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智能时代,云计算、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5G应用等领域正在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使能资源,近年来在数据、算力和算法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数据从图像、语音、文本等单模态向多模态数据转变;算力实现从云、物到边缘计算的无缝切换;算法呈现指数级的高速增长。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正在深度赋能中国制造的数字化、机器人的多样化、医疗设备的智能化。

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更高的价值,基于HCPS系统,人、机器、物体、车辆、社会形成了工业4.0系统,工业互联网汇聚传统互联网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未来,人工智能将与机器人、智能制造走向更深度的融合”张建伟表示,人工智能应用将从目前以代码形式在虚拟世界或固定数据上运行,扩展到躯体并延伸到物理世界,形成“真实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实现人-机跨载体协作学习。

张建伟还指出,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不应该是黑匣子,必须透明可解释,让用户能了解每个机器决策机理和过程,使其成为帮助人类完成烦琐复杂重复工作的助手,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超级机器。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助力信息物理系统升级,在基础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进行合作,实现了开源的数据和算法,为智能制造、医疗等行业应用解决了共性问题,提供了深度学习、跨模态学习、强化学习、人脑建模、心理模型等方面的知识贡献。

同时,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逐步深入,赋能工业领域机器人的感知和协作,工艺实时分析与优化,智能质量监测,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服务等,帮助工业企业更好地实现数据价值和效能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在制造工艺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属技术加工、喷涂工艺等机理领域,张建伟期望将影响金属成型的人机料法环因素数字化,真正为业界提供“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最后,张建伟表示,希望中德之间能够继续保持合作,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自动化的协同创新方面,共同创造智能制造的未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