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预期增长之下,确保产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成为焦点。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市场的快速增长,使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充满着强大的吸引力。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炙手可热,引得包括资本大咖、IT经营、房地产开发商等跨界参与者争相进入,成为跨界造车的积极分子。客观而言,这些跨界造车成员在为汽车产业转型与变革注入“新鲜血液”、创新思维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将造车炒得火热,甚至刮起一股盲目浮夸之风。说得更直白点,在全国遍地开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中,不乏滥竽充数、盲目建设以及造车之意不在车的。

日前,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现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发言中直指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乱象,并明确提出国家发改委将再度出重拳整治。林念修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的清理整治,依法依规查处未批先建、批零建整、边批边建等违规行为;规范整车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落后企业和无效产能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林念修还特别指出,要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引导产业向发展基础好、产能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聚集,全国要统筹布局,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不能遍地开花,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力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事实上,因盲目扩大产能、产能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国家发改委也曾经展开相关调查和处理。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一年后,2020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对新能源整车项目进行严格核查,其中点名对恒大、宝能等企业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情况进行核查。

不久前,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因“下落不明”使得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其公告送达相关诉讼文书的消息在坊间引起热议,虽然姚振华出面解释自己并未“下落不明”,并第一时间到法院领取了法律文书,并表示后续将积极配合相关案件的处理,但其执掌下的宝能汽车所处的境遇再次被业界关注。作为房地产造车势力的一员,宝能进入汽车领域后,在深圳、广州、西安、昆山等全国多地布局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据了解,目前这些基地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建设,还有的暂时搁置。笔者了解到,宝能汽车的一些生产基地目前建筑进度仅为50%或者50%以下,相关设备的安装进度甚至一直处于“零”状态,还有一些基地项目曾因已建成项目未达到规定的产能利用率而被叫停。另一家房地产企业恒大进入汽车领域后,也在全国广撒网积极布局生产基地。于是,外界对房地产势力进入造车领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是造车还是圈地?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实施的目的,是按照简政放权的管理思路,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但放权并不意味着放任,权力下放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对项目进行监管,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投资管理责任,对企业的投资项目进行客观、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而不是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代价、脱离实际。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成为从政府到行业,从资本市场到消费领域都高度热捧的产业,其本质原因在于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技术的持续创新、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使其更具备投资潜力和商业价值。造车并非一日之功,更不是短线投资、赚快钱,而是需要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的全方位持续投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建议,更新完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加大汽车行业投资准入政策管控力度,防止盲目布点和重复建设投资。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一路茁壮成长,不仅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诸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标准也在全球逐步实现引领,取得这样的阶段性成绩来之不易,是政府、产业、企业、市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中,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浮躁和浮夸。因此,杜绝盲目投资建设、防止产能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结构性过剩,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接下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将迎来一场真正的结构调整、优胜劣汰和去伪存真。(记者:王璞)

推荐内容